[发明专利]眼科对接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38983.2 | 申请日: | 202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73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周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季华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A61F9/008 | 分类号: | A61F9/0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曹卫良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眼科 对接 装置 方法 | ||
本申请属于光电仪器医疗设备和器械的技术领域,一种眼科对接装置,包括成像单元、激光振镜扫描单元、光束整形单元、眼对接单元、数据分析处理单元、控制单元,成像单元用于采集全眼动态图像信息,激光振镜扫描单元与成像单元连接,激光振镜扫描单元用于扫描眼组织实时确定的位置信息,光束整形单元与激光振镜扫描单元连接,光束整形单元用于调整初始飞秒脉冲激光束,眼对接单元与光束整形单元连接,眼对接单元用于将整形后的飞秒脉冲激光束对接到眼组织上,数据分析处理单元处理所述图像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控制单元根据实时图像信息和位置信息发出指令调节人眼对接单元对接到眼组织上。实现了光束的精确聚焦和定位,提高了手术的质量和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仪器医疗设备和器械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眼科对接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许多眼外科手术采用飞秒脉冲激光束来光剥离或切割靶向眼组织。切口可通过以二维或三维扫描图案扫描激光束的焦点而产生。每次飞秒脉冲会在激光的焦点处产生等离子体或成洞气泡,这些气泡的体积会造成靶向组织的体积光剥离。能够在组织中产生等离子体的最小脉冲能量密度被称为等离子体阈值。现有的眼科手术系统通常被设计成输送(但仅是适度地)具有超过所述等离子体阈值的能量密度的激光脉冲。这类系统可在因激光脉冲的过多能量造成的有限或最小热效应和附带损害的情况下在靶向组织中产生期望切口。通常,激光束通常因为激光束自身的扭曲、扫描聚焦光学器件的光束扭曲和组织自身的扭曲而达不到扫描图案至少部分的衍射极限。
在临床眼科中,高度近视是常见的疾病类型,高度近视患者往往会伴随一些并发症如青光眼、视网膜脱落等,其中白内障就是较为高发的一种并发症。但是一般眼科手术需要将两种手术分开先进行其中一种手术,完成之后再进行第二种或者第三种手术,患者等待和治疗的时间长,治疗费用高并且心理压力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眼科对接装置和方法,能够对接到眼睛来固定其而提高激光束的靶向精确度,并且能够同时对接多种眼组织的多功能对接接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眼科对接装置,包括成像单元、激光振镜扫描单元、光束整形单元、眼对接单元、数据分析处理单元、控制单元,
所述成像单元用于采集全眼动态图像信息,
所述激光振镜扫描单元与所述成像单元连接,所述激光振镜扫描单元用于扫描眼组织实时确定的位置信息,
所述光束整形单元与所述激光振镜扫描单元连接,所述光束整形单元用于调整初始飞秒脉冲激光束,
所述眼对接单元与所述光束整形单元连接,所述眼对接单元用于将经所述光束整形单元整形后的飞秒脉冲激光束对接到眼组织上,
所述数据分析处理单元与所述成像单元连接,所述数据分析处理单元用于处理所述成像单元采集的全眼动态图像信息和所述激光振镜扫描单元扫描眼组织实时确定的位置信息,
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数据分析处理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图像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发出指令调节所述眼对接单元对接到所述眼组织上。
优选地,所述光束整形单元包括沿入射光路依次设置的第一凸透镜、第二凸透镜、第三凸透镜、凹透镜,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凸透镜、所述第二凸透镜、所述第三凸透镜滑动连接的自锁滑轨。
优选地,所述眼对接单元包括第一对接接口、第二对接接口、第三对接接口和XYZ三维精度调节器,所述第一对接接口、所述第二对接接口、所述第三对接接口分别与所述XYZ三维精度调节器连接,所述XYZ三维精度调节器分别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对接接口、所述第二对接接口、所述第三对接接口与眼组织之间的三维距离。
优选地,所述第一对接接口包括第一反射透镜、第一负压环和第一液体层,所述第一反射透镜与所述XYZ三维精度调节器连接且用于聚焦光束,所述第一负压环与所述第一反射透镜连接且用于与所述眼组织对接,所述第一液体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负压环内并与所述眼组织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季华实验室,未经季华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89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