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环境下高载流量低压动力电缆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8933.4 | 申请日: | 202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3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朱迪;盛金伟;陆欢欢;刘欢欢;查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远东复合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42 | 分类号: | H01B7/42;H01B9/02;H01B7/18;H01B7/28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王会 |
地址: | 2142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环境 下高载 流量 低压 动力 电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环境下高载流量低压动力电缆,包括位于内部中央位置的橡皮管、均布在橡皮管外部并与橡皮管相切设置的若干个主线芯、位于主线芯之间的间隙内的若干个扇形橡皮软管、挤包于主线芯与扇形橡皮软管外部的内衬层、挤包于内衬层外部的屏蔽层和挤包于屏蔽层外部的外护套层,扇形橡皮软管服帖在主线芯表面,扇形橡皮软管外接水循环进行电缆散热。本发明提供的高温环境下高载流量低压动力电缆,涉及各种高温不易散热环境下需求高载流量低压电力电缆的使用场合,增强高环境温度下电缆的散热能力及供电能力,保障电缆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整体结构简单,适合工业化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线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温环境下高载流量低压动力电缆。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机械化及智能化的进一步提高,各行业对电力的需求进一部扩大,生产方式也愈发集中化,生产车间对动力电缆供电能力的要求也进一步增加。常规动力电缆供电时会产生热损耗,在供电线路集中或者封闭式环境中,电缆所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造成电缆发热严重,电缆的电阻R会随着温度的提高而增加,而根据热功率公式P=I2*R可以得出:电阻R增加,热损耗进一步增加,电缆温度继续上升,而常规XLPE绝缘动力电缆导体最高运行温度为90℃,为保障电缆安全,电缆的载流量I必须降低,因此电缆的供电能力受到限制。为满足生产需要,用户需要使用多根电缆拼接来满足较大供电需求,增加了生产成本,而电缆根数越多,所产生的热损耗就越多,造成电力上的浪费,电缆的使用寿命会因温度提高而减少,生产安全性降低,还会造成空间上的浪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特此开发此电缆,以降低用户生产成本,保证用户能够安全、稳定的生产运行。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温环境下高载流量低压动力电缆。
为实现上述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温环境下高载流量低压动力电缆,包括位于内部中央位置的橡皮管、均布在橡皮管外部并与橡皮管相切设置的若干个主线芯、均布于主线芯之间的间隙内的若干个扇形橡皮软管、挤包于主线芯与扇形橡皮软管外部的内衬层、挤包于内衬层外部的屏蔽层和挤包于屏蔽层外部的外护套层,所述扇形橡皮软管服帖在主线芯外表面,扇形橡皮软管外接水循环进行电缆散热。
进一步的,所述主线芯包括导体和包覆于导体外部的绝缘,扇形橡皮软管服帖在绝缘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橡皮管为中空橡皮软管。
进一步的,所述内衬层采用两层PE黑带绕包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外护套层采用聚乙烯护套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环境下高载流量低压动力电缆,包括位于内部中央位置的橡皮管、均布在橡皮管外部并与橡皮管相切设置的若干个主线芯、位于主线芯之间的间隙内的若干个扇形橡皮软管、挤包于主线芯与扇形橡皮软管外部的内衬层、挤包于内衬层外部的屏蔽层和挤包于屏蔽层外部的外护套层,扇形橡皮软管服帖在主线芯外表面,扇形橡皮软管外接水循环进行电缆散热。本发明涉及各种高温不易散热环境下需求高载流量低压电力电缆的使用场合,增强高环境温度下电缆的散热能力及供电能力,保障电缆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整体结构简单,适合工业化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远东复合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远东复合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89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