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背光架构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8892.9 | 申请日: | 202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8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飞;许怀书;季洪雷;陈细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075 | 分类号: | H01L25/075;H01L33/48;H01L33/50;H01L33/6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16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光 架构 制造 方法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背光架构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背光架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制造标准化的量子点部品;在量子点部品的入光方向设置背光源;向背光源加入荧光粉,以使背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荧光粉转化为第一光线,第一光线射入量子点部品,由量子点部品转化为第二光线,第二光线从量子点部品的出光面射出。本发明公开的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包括上述的背光架构制造方法。本发明公开的背光架构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对于不同的背光源和产品的光学指标要求,可使用相同的量子点部品,且量子点用量少,制造成本低,更加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架构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量子点技术以光致发光为主,应用于显示装置之中。量子点技术的应用形态有膜、板、管和玻璃片等,称为量子点部品,均采用量子点制成,现有的采用量子点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制造中,不同产品采用的量子点部品不统一,量子点部品中的量子点使用量大,而造成制造成本高昂。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架构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量子点使用量大和不同采用量子点技术的显示装置产品的量子点部品不统一造成的制造成本高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背光架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
制造标准化的量子点部品;
在量子点部品的入光方向设置背光源;
向背光源加入荧光粉,以使背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荧光粉转化为第一光线,第一光线射入量子点部品,由量子点部品转化为第二光线,第二光线从量子点部品的出光面射出。
可选地,量子点部品中的量子点的含量为20mg~1g/m2。
可选地,量子点部品为量子点膜,量子点膜中的量子点的含量为20mg~200mg/m2。
可选地,量子点部品为量子点板。
可选地,量子点板的量子点的含量为100mg~1g/m2。
可选地,量子点板的量子点核心层的厚度为800um~1200um。
可选地,荧光粉包括红色荧光粉和绿色荧光粉。
可选地,量子点部品中的量子点包括红色量子点和/或绿色量子点。
可选地,背光源为蓝光光源。
可选地,制造标准化的量子点部品的步骤之后,背光架构制造方法还包括:
在量子点部品的出光方向设置光学膜片,以使量子点部品射出的第二光线射入光学膜片,第二光线由光学膜片转化为第三光线,第三光线从光学膜片的出光面射出。
可选地,背光源为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的功率和/或数量由光学膜片的参数和产品的亮度指标确定。
可选地,背光架构制造方法还包括:
设置反射片,使背光源朝向反射片发出的光线射向量子点部品的入光面。
本发明提出的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包括上述的背光架构制造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88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