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张塔导地线的覆冰厚度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238162.9 | 申请日: | 2021-03-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87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4 |
| 发明(设计)人: | 黄增浩;王俊稞;李昊;廖永力;朱登杰;张志强;龚博;何锦强;马晓红;牛唯;毛先胤;吴建蓉;文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21/08 | 分类号: | G01B21/08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麦小婵;郝传鑫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耐张塔导 地线 厚度 监测 方法 装置 设备 介质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耐张塔导地线的覆冰厚度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通过获取耐张塔导地线覆冰前的档距测量参数,并根据所述覆冰前的档距测量参数计算传感器一侧的垂直档距然后获取耐张塔导地线覆冰后的档距测量参数,并根据所述传感器一侧的垂直档距和所述覆冰后的档距测量参数,计算导地线覆冰后的单位长度质量,最后根据所述覆冰前的档距测量参数和所述覆冰后的单位长度质量,计算耐张塔导地线覆冰后的覆冰厚度,以对耐张塔导地线的覆冰厚度进行监测。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仅采用拉力传感器,就能实现对导地线的覆冰厚度进行计算,从而减少覆冰厚度的计算误差,提高覆冰厚度监测的准确度,也节省了监测和运维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张塔导地线的覆冰厚度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覆冰容易造成线路中导地线重量增大,引起掉线、断线等事故,严重的会造成杆塔地线支架和横担偏斜损坏,甚至倒塔等,严重威胁输电线路安全运行。因此,有必要对输电线路覆冰厚度进行监测,当覆冰厚度超过安全值后,开展融除冰工作。
目前,针对耐张塔的导地线覆冰厚度监测,主要是在耐张塔导地线挂点处安装拉力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根据传感器测量值换算得到导地线覆冰厚度。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由于绝缘子串在沿轴线的旋转没有被限制,所以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倾角传感器的方向会很难判定,从而导致覆冰厚度的计算误差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耐张塔导地线的覆冰厚度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能够减少覆冰厚度的计算误差,提高覆冰厚度监测的准确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耐张塔导地线的覆冰厚度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耐张塔导地线覆冰前的档距测量参数,并根据所述覆冰前的档距测量参数计算传感器一侧的垂直档距;其中,所述覆冰前的档距测量参数包括覆冰前拉力传感器的测量值、覆冰前导地线的水平应力、覆冰前导地线的截面积、覆冰前导地线的单位长度质量和覆冰前绝缘子串的总重量;
获取耐张塔导地线覆冰后的档距测量参数,并根据所述传感器一侧的垂直档距和所述覆冰后的档距测量参数,计算导地线覆冰后的单位长度质量;其中,所述覆冰后的档距测量参数包括覆冰后拉力传感器的测量值;
根据所述覆冰前的档距测量参数和所述覆冰后的单位长度质量,计算耐张塔导地线覆冰后的覆冰厚度,以对耐张塔导地线的覆冰厚度进行监测;
所述传感器一侧的垂直档距的计算公式具体为:
其中,T0为所述覆冰前拉力传感器的测量值,σ0为所述覆冰前导地线的水平应力,g为重力加速度,A0为所述覆冰前导地线的截面积,G0为所述覆冰前绝缘子串的总重量,ω0为所述覆冰前导地线的单位长度质量。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覆冰前拉力传感器的测量值按照预设的拉力测量方法获得;
所述覆冰前导地线的水平应力按照预设的应力计算方法获得;
所述覆冰前导地线的截面积、覆冰前导地线的单位长度质量和覆冰前绝缘子串的总重量按照预设的检测方法获得。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耐张塔的导地线覆冰后的档距测量参数还包括:覆冰后导地线的水平应力、覆冰后导地线的截面积和覆冰后绝缘子串的总重量。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根据所述传感器一侧的垂直档距和所述覆冰后的档距测量参数,计算导地线覆冰后的单位长度质量,计算公式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81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