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蜡胎体的漆器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7748.3 | 申请日: | 202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2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何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美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44C5/00 | 分类号: | B44C5/00;B44C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袁泉 |
地址: | 400053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蜡胎体 漆器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蜡胎体的漆器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热力使蜡材料软化或熔化进行塑型,制成蜡胎体作为底胎;在蜡胎体表面上裱漆布;使漆布冷却自然凝固成型,制成胚体;加热蜡胎体,使蜡胎体熔化成蜡液流出,脱胎形成中空的胚体;在胚体上做漆艺装饰,制成漆器。本发明中,采用蜡材料制作底胎,通过热力使蜡材料软化或熔化可方便进行塑型,简单快捷,通过加热底胎的方式即可脱胎,脱胎方法简单,不会损坏胚体,而且蜡胎体无毒无害,绿色环保,蜡脱胎后可以循环使用,经济便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漆器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蜡胎体的漆器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漆器加工工艺,采用泥土、硬泡沫或木胎塑型制作底胎,在脱胎时需要将胚体剪开,取出底胎后再对胚体进行缝合;或者将底胎敲碎取出后再对胚体进行局部缝合,不仅过程复杂,且会对胚体造成影响。而且传统工艺的底胎固定,需要在裱布前采用削和凿的传统手法对底胎进行修改,底胎裱上布后形状不能修改,如果底胎不完善则意味着制作失败,只能重新开始制作。另外,受制于这些传统手法,无法制作微小的胚体,且材料自身不能自由的伸展变异,变化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脱胎方法简单、不会损坏胚体的基于蜡胎体的漆器加工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蜡胎体的漆器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通过热力使蜡材料软化或熔化进行塑型,制成蜡胎体作为底胎;
步骤S2、在蜡胎体表面上裱漆布;
步骤S3、使漆布冷却自然凝固成型,制成胚体;
步骤S4、加热蜡胎体,使蜡胎体熔化成蜡液流出,脱胎形成中空的胚体;
步骤S5、在胚体上做漆艺装饰,制成漆器。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1中,采用蜡材料塑型时,先将蜡材料在热力下保持为软体的可塑状态,然后停止加热,将软体蜡材料塑形为所需的形状,蜡材料冷却硬化后,形成蜡胎体。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1中,采用蜡材料塑型时,先将蜡材料在热力下保持为软体的可塑状态,然后停止加热,随机塑形为任意形状,待蜡材料冷却硬化后,形成蜡胎体。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1中,采用蜡材料塑型时,先将蜡材料加热熔化成蜡液,然后将蜡液注入结构缝隙,待蜡液冷却凝固后再剥去外部结构,得到蜡胎体。
进一步的,在执行完所述步骤S2后,还执行步骤S2':
步骤S2'、采用热力软化蜡胎体,通过手捏或按压的方式隔着漆布对软化后的蜡胎体进行修改。
进一步的,所述蜡材料为石蜡。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4中,将胚体放入烤箱中加热,以高于石蜡熔点的温度进行烘烤,使蜡胎体熔化成蜡液后流出,脱胎形成中空的胚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采用蜡材料制作底胎,通过加热底胎的方式即可脱胎,脱胎方法简单,不会损坏胚体;
2、可通过手捏或按压的方式对底胎进行塑形或修改,方便快捷;
3、可使蜡材料保持为软体和不确定的可塑状态,可随机塑为任意形状,成为无结构的任意软体,使制作的底胎接近自然生命形态,极大丰富扩展了漆艺造型;
4、可将蜡材料熔化成蜡液注入结构缝隙,制作出极微小形态的底胎;
5、底胎裱漆布后,在漆布未干前仍能通过手捏或按压的方式对底胎进行修改,无需重新制作;
6、蜡胎体无毒无害,绿色环保,蜡脱胎后可以循环使用,经济便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美术学院,未经四川美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77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