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英砂反应釜的排砂结构、石英砂反应釜及排砂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6950.4 | 申请日: | 202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4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杨永升;王成;阮传富;张洪;张友斌;虞波;王强;王声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南玻石英材料有限公司;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B01J4/00;C01B33/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于建 |
地址: | 239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英砂 反应 结构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英砂反应釜的排砂结构、石英砂反应釜及排砂方法,其中,所述石英砂反应釜的排砂结构包括:反应釜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反应釜主体顶部的反应釜盖体,所述反应釜盖体顶部并排设置有第一主进水口、第二主进水口和第三主进水口,所述第二主进水口连接有向所述反应釜主体内延伸的第一延伸管道,所述第三主进水口连接有向所述反应釜主体内延伸的第二延伸管道,所述反应釜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侧进水口组件和第二侧进水口组件,所述反应釜主体底部设置有主排砂口以及用于反冲的第四主进水口。本发明通过多点位进水,使石英砂在反应釜内可快速形成流体状态,避免了断层和板结的现象产生,提高了排砂效率,降低了时间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应釜排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英砂反应釜的排砂结构、石英砂反应釜及排砂方法。
背景技术
石英砂提纯工艺主要工序分为:进砂、洗砂、排砂。按照目前的石英砂提纯工艺,反应釜排砂300吨需要的时间在20个小时左右,耗时长,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导致反应釜排砂速度慢的主要原因是石英砂在经过排酸工序后,会出现断层和板结现象。断层导致水无法在砂的间隙中形成流体,水的渗透速度非常的缓慢,导致石英砂无法流动起来,石英砂产生板结情况,无法在罐体内形成流体状,从而不能快速排出,需要浪费大良的时间排砂,同时还容易产生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石英砂反应釜的排砂结构、石英砂反应釜及排砂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反应釜内石英砂因出现断层和板结现象导致排砂速度慢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石英砂反应釜的排砂结构,包括:反应釜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反应釜主体顶部的反应釜盖体,所述反应釜盖体顶部并排设置有第一主进水口、第二主进水口和第三主进水口,所述第二主进水口连接有向所述反应釜主体内延伸的第一延伸管道,所述第三主进水口连接有向所述反应釜主体内延伸的第二延伸管道,所述反应釜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侧进水口组件和第二侧进水口组件,所述反应釜主体底部设置有主排砂口以及用于反冲的第四主进水口。
可选的,所述反应釜主体底部还设置有第一辅助排砂口和第二辅助排砂口。
可选的,所述反应釜主体的侧壁底部设置有循环加热孔。
可选的,所述反应釜盖体顶部包括第一半圆盖体和第二半圆盖体,所述第一半圆盖体和第二半圆盖体之间设置有一开口,所述第一主进水口、第二主进水口和第三主进水口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一半圆盖体上。
可选的,所述第二半圆盖体上设置有维修孔、进砂孔以及进酸孔。
可选的,所述第一侧进水口组件包括第一侧进水口、第二侧进水口和第三侧进水口,所述第二侧进水口组件包括第四侧进水口、第五侧进水口和第六侧进水口,所述第一侧进水口组件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侧进水口组件的上方。
可选的,所述反应釜主体底部还设置有一通风口。
可选的,所述第一延伸管道的底部向外弯折设置,所述第二延伸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一侧进水口组件上方。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石英砂反应釜,包括如上所述的石英砂反应釜的排砂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石英砂反应釜的排砂方法,包括:
打开第一主进水口往反应釜主体顶部进水,当所述反应釜主体顶部存储的水量达到预设阈值后关闭所述第一主进水口,使所述反应釜主体顶部存储的水向所述反应釜主体内渗透,并打开所述第四主进水口向所述反应釜主体内进行冲砂操作;
打开第一侧进水口组件和第二侧进水口组件向所述反应釜主体内进行冲砂操作,当所述反应釜主体内部的石英砂下降至第二延伸管道的位置时,打开所述第三主进水口进行反冲排砂操作,并在反冲弧度达到预定弧度时打开第二主进水口进行反冲排砂操作,使石英砂从主排砂口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南玻石英材料有限公司;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南玻石英材料有限公司;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69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