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车充电智能灭火防护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6674.1 | 申请日: | 202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8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韩学锋;马鸿雁;朱博超;温舒超;宁路炜;秦梦晴;王勇祺;黄婕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C3/00 | 分类号: | A62C3/00;A62C3/16;A62C31/00;A62C31/28;A62C37/40;G08B17/00;G08B17/10 |
代理公司: | 郑州银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58 | 代理人: | 严艳丽 |
地址: | 454002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车 充电 智能 灭火 防护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车充电智能灭火防护系统,包括承载横梁、承载柱、水平驱动导轨、导向滑块、承载槽、导向臂、定位盘、喷淋头、检测头,承载柱与承载横梁外表面垂直连接,承载横梁与水平驱动导轨间通过连接筋板连接,导向滑块前半部的上端面包覆在承载横梁下端面外,后半部上端面与水平驱动导轨连接,导向臂上端面与导向滑块下端面铰接,前端面与定位盘铰接,喷淋头和检测头与定位盘铰接,喷淋头通过导流管与灭火器连通。灭火方法包括设备装配,火灾监控及应急灭火等三个步骤。本发明一方面可有效满足不同使用场地及结构类型电动车充电车棚防护作业的需要;另一方面运行自动化程度高,有效提高电动车车棚充电作业时对火灾防护控制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车车棚灭火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车充电智能灭火防护系统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电动车辆充电作业时,均需要将电动车停放在指定的充电车位后方可进行充电作业,为了满足车辆充电管理作业的需要,需要处于充电作业的电动车均停放在相应的停车位中,当前所使用的停车位往往均为在地面上简单划分出的相应位置,虽然可以满足车辆停放的需要,当对处于停车位中停放状态的车辆位置固定,无法根据使用需要,灵活调整车辆在车位中停放的位置,极易造成因无法灵活调整停放位置而造成部分停车位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造成充电位浪费的同时,也造成了当前电动车充电管理及调度难度相对较大。
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电动车停放管理装置及方法,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灭火防护设备,本发明一方面结构简单,使用灵活,通用性好,可有效满足不同使用场地及结构类型电动车充电车棚防护作业的需要;另一方面控制精度及运行自动化程度高,从而有效提高电动车车棚充电作业时对火灾防护控制的可靠性,极大的提高电动车充电作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动车充电智能灭火防护系统,包括承载横梁、承载柱、水平驱动导轨、导向滑块、承载槽、导向臂、定位盘、喷淋头、检测头、灭火器、调压机构及控制系统,其中承载横梁轴线与水平面平行分布,承载柱至少一条,沿承载横梁轴线方向均布,并与承载横梁外表面垂直连接,水平驱动导轨至少一条,与承载横梁轴线平行分布,并与承载柱连接,且承载横梁与水平驱动导轨间通过若干连接筋板连接,导向滑块至少一个,各导向滑块前半部的上端面包覆在承载横梁下端面外,并与承载横梁滑动连接,其后半部上端面与水平驱动导轨连接,承载槽为轴线与导向滑块轴线平行分布的槽状框架结构,至少一个并与水平导向滑轨侧表面连接,导向臂上端面与导向滑块下端面通过转台机构铰接并与导向滑块下端面垂直分布,导向臂前端面轴线与水平面呈0°—90°夹角,同时通过转台机构与定位盘铰接并同轴分布,喷淋头和检测头与定位盘前端面通过转台机构铰接,对称分布在导向臂轴线两侧,并与水平面呈0°—90°夹角,其中喷淋头通过导流管与灭火器连通,且导流管与灭火器间通过调压机构连通,灭火器嵌于承载槽内并与承载槽通过卡箍连接,控制系统嵌于导向滑块内,并分别与水平驱动导轨、喷淋头、检测头、灭火器、调压机构及转台机构机构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向滑块包括基座、导向套、万向滚珠及接线端子,其中所述导向套为横断面呈矩形的闭合腔体结构,控制系统嵌于基座内并与接线端子电气连接,所述基座下端面通过滑槽与导向臂滑动连接,基座前端面及后端面均通过弹性铰链与至少一个导向套连接,并通过导向套包覆在承载横梁和水平驱动导轨外并与承载横梁和水平驱动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导向套包覆与承载横梁和水平驱动导轨同轴分布,其内表面通过至少两个环绕导向套轴线均布的万向滚轮,并通过万向滚轮与承载横梁外表面滑动连接,且导向套内表面通过承压弹簧与万向滚珠连接,所述接线端子至少一个,嵌于基座侧表面,并与控制系统电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66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