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收集分析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34767.0 | 申请日: | 202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86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周大伟;欧庆于;陈璐;严博;徐建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76/10 | 分类号: | H04W76/10;H04W24/02;H04L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研创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9 | 代理人: | 郭璐 |
地址: | 43003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信息 收集 分析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收集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由移动终端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并由移动终端在第一载波上从基站接收第一不连续监听配置消息响应于接收到第一不连续监听配置消息,由移动终端在每一个不连续监听周期的开启时段监听由基站在第一载波上发送的下行链路控制消息,并由移动终端在每一个不连续监听周期的关闭时段停止监听由基站在第一载波上发送的下行链路控制消息;由大数据分析服务器生成用于大数据分析的数据收集命令;由大数据分析服务器将数据收集命令发送给基站;响应于接收到数据收集命令,由基站在第一载波上向移动终端发送第一下行链路控制消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大数据信息收集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收集分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大数据分析是指对规模巨大的数据进行分析。大数据可以概括为5个V,数据量大(Volume)、速度快(Velocity)、类型多(Variety)、价值(Value)、真实性(Veracity)。
现有技术CN110515997A公开了大数据技术领域的一种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包括数据收集模块、数据分类模块、数据缓存服务器、中央处理器和用户终端,数据收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数据分类模块和数据缓存服务器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数据分类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数据缓存服务器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数据缓存服务器的信号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中央处理的信号输出端与用户终端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收集分析方法及系统,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收集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收集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由移动终端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并由移动终端在第一载波上从基站接收第一不连续监听配置消息,其中,移动终端与基站经由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进行通信;
响应于接收到第一不连续监听配置消息,由移动终端在每一个不连续监听周期的开启时段监听由基站在第一载波上发送的下行链路控制消息,并由移动终端在每一个不连续监听周期的关闭时段停止监听由基站在第一载波上发送的下行链路控制消息,其中,开启时段以及关闭时段是在第一不连续监听配置消息中指示的;
由大数据分析服务器生成用于大数据分析的数据收集命令;
由大数据分析服务器将数据收集命令发送给基站;
响应于接收到数据收集命令,由基站在第一载波上向移动终端发送第一下行链路控制消息;
如果监听到由基站在第一载波上发送的第一下行链路控制消息,则由移动终端在第一载波上接收由基站发送的数据收集命令,其中,用于发送数据收集命令的资源是在第一下行链路控制消息中发送的;
由移动终端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并由移动终端在第二载波上从基站接收第二不连续监听配置消息;
响应于在第二载波上向移动终端发送第二不连续监听配置消息,由基站判断是否要向移动终端发送数据;
如果判断不向移动终端发送数据,则由基站在第二载波上向移动终端发送第一关闭指示;
响应于在第二载波上向移动终端发送第一关闭指示,由基站启动第一定时器,其中,第一定时器的超时时间为第一周期时长,其中,第一周期时长通过第二不连续监听配置消息通知给移动终端。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收集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47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