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继电器的供电电路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234336.4 | 申请日: | 2021-03-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5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鲲;伍国辉;马成旭;廖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34 | 分类号: | H02J7/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慧引 |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继电器 供电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继电器的供电电路,具体包括:第一端与动力电池包的第一输出端相连的开关单元;输入端与开关单元的第二端相连的DC/DC控制器,DC/DC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安装于动力电池包的第二输出端的第一继电器的电极相连;通过依次相连的动力电池包、开关单元、DC/DC控制器及第一继电器,为第一继电器供电。本发明通过DC/DC控制器调整动力电池包的输出电流来替代铅酸电池为第一继电器供电。由于DC/DC控制器具有能够稳定持续输出电压电流的特性,因此能够稳定持续的为第一继电器供电,解决了铅酸电池供电不稳定导致第一继电器无法吸合的问题,保证第一继电器正常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设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继电器的供电电路。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开关器件,当对绕铁线圈施加电压和电流时,使铁芯产生电磁吸力,吸合衔铁开关,当取消对绕铁线圈的供电时,电磁吸力就会消失,衔铁开关在弹簧的作用下断开。以此实现继电器开关所连入的电路的运作,其中,电动车的动力电池包就是以继电器作为开关的。
电动车的动力电池包输出电流电压较高,这就要求继电器具有较大的吸合力,也就是需要对继电器的绕铁线圈持续施加较高的电压和电流,而一般电动车通过铅酸电池给继电器提供电压和电流,铅酸电池的特性是长时间输出大电流会降低输出电压,这就导致施加到绕铁线圈的电压和电流不足,造成继电器无法吸合,影响动力电池包的输出工作。
现有技术未找到能够解决继电器无法吸合问题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继电器的供电电路,可以解决由于铅酸电池供电不稳定导致的继电器依然无法吸合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继电器的供电电路,包括:
第一端与动力电池包的第一输出端相连的开关单元;所述动力电池包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动力电池包的第二输出端并联;
输入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相连的DC/DC控制器,所述DC/DC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安装于所述动力电池包的第二输出端的第一继电器的电极相连,用于为所述第一继电器供电;
其中,所述第一继电器用于控制所述动力电池包的第一输出端的开合。
可选的,所述开关单元为半导体金属氧化物MOS管或第二继电器。
可选的,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
输出端与所述半导体金属氧化物MOS管或所述第二继电器相连的供电电池,用于为所述半导体金属氧化物MOS管或所述第二继电器供电。
可选的,所述供电电池为铅酸电池。
可选的,所述供电电池的输入端与所述DC/DC控制器的输出端相连。
可选的,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供电电池的输入端与所述DC/DC控制器的输出端之间的限流电阻。
可选的,所述限流电阻的阻值为所述DC/DC控制器的输出电压除以所述供电电池的充电电流额定值。
可选的,所述DC/DC控制器为单向降压DC/DC控制器。
经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继电器的供电电路中,具体包括:第一端与动力电池包的第一输出端相连的开关单元;输入端与开关单元的第二端相连的DC/DC控制器,DC/DC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安装于动力电池包的第二输出端的第一继电器的电极相连;通过依次相连的动力电池包、开关单元、DC/DC控制器及第一继电器,为第一继电器供电。本发明通过DC/DC控制器调整动力电池包的输出电流来替代铅酸电池为第一继电器供电。由于DC/DC控制器具有能够稳定持续输出电压电流的特性,因此能够稳定持续的为第一继电器供电,解决了铅酸电池供电不稳定导致第一继电器无法吸合的问题,保证第一继电器正常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43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物流推车
 - 下一篇:促进颗粒物团聚的聚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