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红外导弹供气机构的浮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34310.X | 申请日: | 202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15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刘龙涛;于喆;张兴勇;钟山;阎金贞;慕健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42B15/34 | 分类号: | F42B15/34;F41F3/042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11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红外 导弹 供气 机构 浮动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红外导弹供气机构的浮动装置,包括周向限位环1与垂向限位环2;所述周向限位环1与垂向限位环2依次同轴连接并套于圆柱形的供气机构4上,周向限位环1与垂向限位环2均设置在发射筒壳体5的内部;所述周向限位环1与供气机构4之间存在周向间隙,所述周向限位环1与垂向限位环2之间存在轴向间隙,所述供气机构4上沿径向设置有支耳,支耳位于轴向间隙内部。本发明实现了供气机构与发射筒壳体的浮动连接,保证在导弹运输、舰载(或车载)值班等工况下,供气机构不承载,提高了产品可靠性,且确保导弹发射时,供气机构可靠分离,位于导弹外侧的部分不会干涉导弹出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弹发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红外导弹供气机构的浮动装置。
背景技术
采用红外制导方式的导弹在发射前,需要发射筒的供气机构提供高压气体对导引头进行制冷。但在导弹运输、舰载(或车载)值班等振动工况下,导弹在发射筒内会存在一定幅值量级的振动,由于供气结构通常采用薄壁管路结构,无法直接承载导弹振动过载。因此要求供气机构具有一定的浮动量,来适应导弹的振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红外导弹供气机构的浮动装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红外导弹供气机构的浮动装置,包括周向限位环与垂向限位环;
所述周向限位环与垂向限位环依次同轴连接并套于圆柱形的供气机构上,周向限位环与垂向限位环均设置在发射筒壳体的内部;
所述周向限位环与供气机构之间存在周向间隙,所述周向限位环与垂向限位环之间存在轴向间隙,所述供气机构上沿径向设置有支耳,支耳位于轴向间隙内部。
优选地,所述周向限位环的内径大于供气机构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周向限位环的内径与垂向限位环的内径匹配。
优选地,所述周向限位环包括第一圆筒与第二圆筒,第一圆筒的内径小于第二圆筒的内径;
所述第一圆筒与第二圆筒同轴连接,第二圆筒连接垂向限位环。
优选地,所述第二圆筒的内径大于供气机构的外径加上支耳径向长度的尺寸;
所述第一圆筒的内径小于供气机构的外径加上支耳径向长度的尺寸;
所述第一圆筒的部分底面与垂向限位环的顶面之间形成轴向间隙,支耳位于轴向间隙内部。
优选地,所述周向限位环与垂向限位环的外径与发射筒壳体的内径尺寸匹配。
优选地,还包括微调垫片;
所述微调垫片设置在垂向限位环未接触周向限位环的一面,微调垫片与垂向限位环同轴连接并套于供气机构上,微调垫片设置在发射筒壳体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微调垫片包括橡胶垫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现了供气机构与发射筒壳体的浮动连接,保证在导弹运输、舰载(或车载)值班等工况下,供气机构不承载,提高了产品可靠性。
2、本发明采用了把供气机构的支耳设置在周向限位环与垂向限位环之间的轴向间隙中的技术手段,确保导弹发射时,供气机构可靠分离,位于导弹外侧的部分不会干涉导弹出筒。
3、本发明采用了把微调垫片设置在垂向限位环一侧的技术手段,能够减少垂向限位环的磨损,并能够通过调整微调垫片来改变轴向间隙。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未经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43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