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换挡机构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33773.4 | 申请日: | 202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73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叶继海;哈维尔·莫雷诺·科洛姆;徐侃;方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法可赛(太仓)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9/02 | 分类号: | F16H59/02;F16H63/4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钱能;张印铎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挡 机构 车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挡机构及车辆,其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换挡机构包括:换挡手柄;具有连接端和转动端的转动机构,转动机构包括大体呈V字型的转动件;固定支架,转动端以铰接的方式安装在固定支架上;检测装置和检测目标装置;检测目标装置设置在转动端,检测装置相对固定支架位置不变,换挡手柄移动时能带动转动端转动以使检测目标装置随着转动端发生转动,检测装置能检测检测目标装置处于不同转动角度下检测目标装置与检测装置之间的状态参数变化以确定换挡手柄所处的挡位;等等。本申请能够优化换挡机构零部件的数量,使得换挡机构的结构更为简单,并且不需要为旋转机构提供足够大空间进行直线移动,从而使得换挡机构所占用的体积更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挡机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换挡机构是指提供给用户操作以对车辆的档位进行切换的装置。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换挡机构已经由纯机械式向电子式换挡机构转变。电子换挡器实际作用是一个电子感应装置,可以实现传递档位信号给TCU的功能,从而代替机械的连接结构控制对变速器的变速段进行变速。
美国专利公开号为US20040035237A1的申请中公开了一种换档装置,包括:壳体;由壳体支撑的换档杆,其中换档杆至少沿第一操纵轴线和第二操纵轴线移动以选择换档位置之一,第一和第二操纵轴线沿不同方向延伸;非接触式位置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由变速杆选择的变速位置;其中位置检测机构包括多个检测装置和检测目标装置,其中检测装置和检测目标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可变的,其中位置检测机构根据相对位置检测所选择的换档位置;以及移动机构,其中,根据变速杆的移动,移动机构至少沿第一移动轴线和第二移动轴线移动该组检测装置和检测目标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移动轴线和第二移动轴线沿不同方向延伸。在该申请中,变速杆需要带动移动机构移动,以使检测目标装置带动检测装置和检测目标装置中的至少一个沿第一移动轴线和第二移动轴线移动,因此,变速杆与移动机构之间传动复杂、零部件较多,且换档装置中必须有移动机构沿移动轴线进行移动的空间,这样会造成换挡装置体积较大,所以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换挡机构及车辆,其能够优化换挡机构零部件的数量,使得换挡机构的结构更为简单,并且不需要为旋转机构提供足够大空间进行直线移动,从而使得换挡机构所占用的体积更小。
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换挡机构,所述换挡机构包括:
换挡手柄;
具有连接端和转动端的转动机构,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换挡手柄相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大体呈V字型的转动件,所述连接端和所述转动端分别位于所述转动件的两端;
固定支架,所述转动端以铰接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上;
检测装置和检测目标装置;
所述检测目标装置设置在所述转动端,所述检测装置相对所述固定支架位置不变,所述换挡手柄移动或转动时能带动所述转动端转动以使所述检测目标装置随着所述转动端转动,所述检测装置能检测所述检测目标装置处于不同转动角度下所述检测目标装置与所述检测装置之间的状态参数变化以确定所述换挡手柄所处的挡位;或
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转动端,所述检测目标装置相对所述固定支架位置不变,所述换挡手柄移动或转动时能带动所述转动端转动以使所述检测装置随着所述转动端转动,所述检测装置能检测所述检测装置处于不同转动角度下所述检测目标装置与所述检测装置之间的状态参数变化以确定所述换挡手柄所处的挡位。
优选地,所述换挡手柄上具有滑动槽,所述连接端设置在所述滑动槽中,在所述换挡手柄进行换挡转动时所述连接端能在所述滑动槽内进行移动。
优选地,所述换挡手柄沿第一转动轴进行转动,所述滑动槽的延伸方向经过所述第一转动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法可赛(太仓)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法可赛(太仓)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37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