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收式热泵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3175.7 | 申请日: | 2021-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4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李鸿瑞;李华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华玉 |
主分类号: | F25B15/02 | 分类号: | F25B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岛市青岛西海岸***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 式热泵 | ||
本发明提供吸收式热泵,属于吸收式热泵技术领域。吸收器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经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发生器和喷管与蒸发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凝器经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经扩压管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有高温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有低温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吸收式热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吸收式热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冷、热和动力等需求,为人类生活与生产当中所常见;现实中,人们经常需要利用高温热能来实现制冷、供热或转化为动力,也需要利用动力来进行制冷或利用动力并结合低温热能进行供热,或利用热能和机械能进行制冷。在实现上述目的之过程中,将面临多方面的考虑或条件限制,包括能源的类型、品位和数量,用户需求的类型、品位和数量,环境温度,工作介质的类型,设备的流程、结构和制造成本等等。
以吸收式热泵技术为代表的热能(温差)利用技术,利用高温热负荷来实现供热或制冷,一般单机负荷较大;其中,冷凝液降压过程不仅涉及到本身压差能回收,同时也关联到低温热负荷的获取,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对冷剂液潜热的要求——这使得冷凝液压差能的回收问题越来越成为吸收式热泵技术领域值得关注的重要因素。本发明中,采取喷管与扩压管相结合的技术措施,实现冷凝液压差能高效回收,具有一举多得之效果——技术简单,回收效率高,提高低温热负荷获取量,降低冷剂介质潜热影响,提升系统性能指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要提供喷管与扩压管相结合实现冷剂液压差能有效利用的吸收式热泵,具体发明内容分项阐述如下:
1.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吸收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喷管、扩压管、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喷管与蒸发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经扩压管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低温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吸收式热泵。
2.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吸收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喷管、扩压管、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喷管与蒸发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经扩压管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发生器和蒸发器还分别有低温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吸收式热泵。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吸收式热泵第1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吸收式热泵第2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华玉,未经李华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31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催化纳米纤维膜及污水设备
- 下一篇:太平红魁的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