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临床应用的呼吸内科给药器及其操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2795.9 | 申请日: | 202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9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曹永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永恒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B01D46/10;B01D53/04;B01D53/86;B01D53/7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25 | 代理人: | 田江飞 |
地址: | 232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床 应用 呼吸 内科 及其 操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临床应用的呼吸内科给药器及其操作方法,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发明中的给药器包括储药筒、安装筒、输送管和第一出液管,输送管的一端延伸至储药筒内部的下端位置处,同时输送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液管,安装筒的内底面上固定安装有气泵,气泵的出气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气管,第一输气管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储药筒的底板和顶板固定连接在储药筒的顶板中部位置处,安装筒的内底面中部还一体成型设置有套筒,套筒中滑动套合有净化筒。本发明通过防尘网、活性炭净化层、紫外线杀菌灯和光催化板的设置可以实现空气逐级净化,避免药液的污染,同时本装置中第一喷嘴头和第二喷嘴头的设置可以实现不同患处的给药,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临床应用的呼吸内科给药器及其操作方法,主要用于呼吸内科治疗中的给药作用。
背景技术
呼吸道疾病包括上、下呼吸道急病、慢性炎症、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胸膜疾病、呼吸道异物、先天畸形及肺部肿瘤等,呼吸道疾病是现有社会中较常见的疾病,在呼吸道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常使用到给药器来进行给药;
如现有公开文献CN107929929B-一种呼吸内科用给药器,公开了包括第一储药罐,第一储药罐上设有连接管,第一储药罐侧壁上设有把手和进药侧门,第一储药罐外侧设有充气泵,充气泵与第一储药罐之间通过充气管连通,第一储药罐内设有第一圆盘、第二圆盘和喷管,第二圆盘上设有第一通孔,连接管端部套设有罩体,第一储药罐底部设有底盖,底盖内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侧壁上设有凹槽和柱形孔,第二通孔内设有挡板,挡板侧壁上设有与凹槽配合的插块,挡板侧壁上还设有与柱形孔配合的柱体,第一储药罐下方设有第二储药罐;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的呼吸内科用给药器存在的给药不均,储药量不易调节的缺陷;
现有给药器的使用给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很大便利,但是现有的给药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的不足:
1.现有的给药器一般采用气泵向储药筒中鼓入空气,通过气压将储药筒中的药液挤出,实现患处的上药,但是现有的气泵一般是直接鼓入空气,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灰尘、异物和有毒气体,在接触到药物之后,易导致药物的污染,严重的话会导致患处的感染;
2.现有的给药器只能进行浅部患处的给药,无法对深处进行直接给药,患者往往需要通过吞咽来进行辅助给药,这就导致整体给药效果不好,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已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给药效果好、避免药物的污染及患处感染的临床应用的呼吸内科给药器及其操作方法,解决了现有的给药器易导致药物的污染,严重的话会导致患处感染的问题和现有的给药器给药效果差,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临床应用的呼吸内科给药器,包括储药筒、安装筒、输送管和第一出液管,所述输送管固定套接在储药筒的顶面上,所述输送管的一端延伸至储药筒内部的下端位置处,同时输送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液管,所述储药筒的下端位置活动配合有安装筒,所述安装筒的内底面上固定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的出气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气管,所述第一输气管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储药筒的底板和顶板固定连接在储药筒的顶板中部位置处,且第一输气管和储药筒的内部呈连通设置,所述安装筒的内底面中部还一体成型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中滑动套合有净化筒;
所述套筒的内底面上设置有进气窗,同时净化筒下方的套筒中还设置有防尘网,所述防尘网通过螺钉与套筒内壁上的第一连接环固定连接;
所述净化筒的底面为贯穿设置,且净化筒的内部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活性炭净化层、光催化板和紫外线杀菌灯;
所述套筒的顶面上一体成型设置有固定盘,且紫外线杀菌灯固定连接在固定盘的底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永恒,未经曹永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27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