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体积混凝土降温装置及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2428.9 | 申请日: | 202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2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姜苏;高瑞;邓若峯;韩晓光;高春源;韦华江;朱保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赛瑞斯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E04G2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满靖 |
地址: | 100160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积 混凝土 降温 装置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体积混凝土降温装置及工艺。大体积混凝土降温装置包括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之前预埋的薄壁钢管,其中: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薄壁钢管的顶部露出大体积混凝土,薄壁钢管内灌入温度传导液,薄壁钢管露出大体积混凝土的顶部连接有翅片管,处于薄壁钢管内的底部的温度传导液被密封在薄壁钢管与翅片管形成的密闭腔内;温度传导液为因混凝土浇注入模升温后达到沸点汽化吸收热量、上升至翅片管内,继而在翅片管内与环境温度接触降温至低于沸点变成液体回流至薄壁钢管内,如此循环反复来达到对大体积混凝土降温目的的材料。本发明对大体积混凝土实现了有效降温的目的,施工成本低,操作便捷,适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大体积混凝土降温的装置及工艺,属于大体积混凝土降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施工中常常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大体积混凝土内的温度应力是引发混凝土自身开裂的常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间,混凝土水化会形成大量热量,如果不能有效均匀的散热,则将形成较大的温度应力,从而致使混凝土发生开裂而降低施工质量。由此可见,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温度控制可以直接影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而当前业界普遍的做法是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预埋用于散热的冷却水管,这种已有做法需要在现场配备水泵、水箱等设备,并且需要不停的抽水换水,十分繁琐,费时费力,施工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体积混凝土降温装置及工艺,其对大体积混凝土实现了有效降温的目的,施工成本低,操作便捷,适于推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之前预埋的薄壁钢管,其中: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薄壁钢管的顶部露出大体积混凝土,薄壁钢管内灌入温度传导液,薄壁钢管露出大体积混凝土的顶部连接有翅片管,处于薄壁钢管内的底部的温度传导液被密封在薄壁钢管与翅片管形成的密闭腔内;温度传导液为因混凝土浇注入模升温后达到沸点汽化吸收热量、上升至翅片管内,继而在翅片管内与环境温度接触降温至低于沸点变成液体回流至薄壁钢管内,如此循环反复来达到对大体积混凝土降温目的的材料。
一种基于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降温装置实现的大体积混凝土降温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步骤:
1)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之前,在浇筑钢筋上绑扎固定好所述薄壁钢管以及温度传感器;
2)往各所述薄壁钢管内灌入所述温度传导液;
3)在各所述薄壁钢管露出浇筑钢筋的顶部上安装好所述翅片管;
4)支设模板,然后浇注混凝土,完成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5)大体积混凝土借由所述温度传导液实现降温;
6)当借由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温度降低至预定温度后,拆卸下所述翅片管。
另一种基于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降温装置实现的大体积混凝土降温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步骤:
1)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之前,在浇筑钢筋上绑扎固定好所述薄壁钢管以及温度传感器,其中,将需要浇筑出大体积混凝土的整个区域划分为多个待浇注区域;
2)逐个对每个待浇注区域执行如下2-1)至2-5),直至所有待浇注区域完成混凝土浇注和降温:
2-1)往各所述薄壁钢管内灌入所述温度传导液;
2-2)在各所述薄壁钢管露出浇筑钢筋的顶部上安装好所述翅片管;
2-3)支设模板,然后浇注混凝土,在此待浇注区域内完成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2-4)大体积混凝土借由所述温度传导液实现降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赛瑞斯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赛瑞斯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24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环内酰胺和其应用方法
- 下一篇:覆晶薄膜组件和显示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