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防回血留置针的输液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2210.3 | 申请日: | 202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2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孙月荣;权林;张涵;刘相玉;王翠;宋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158;A61M5/168;A61M5/36 |
代理公司: | 深圳得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62 | 代理人: | 袁江龙 |
地址: | 266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防回血 留置 输液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防回血留置针的输液器,包括支架、监测装置、输液袋、观察装置、第二让软管、调节装置、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中部设置有监测装置,且支架上部设有输液袋,所述输液袋下方连接观察装置,所述观察装置连接第二软管的一端,所述第二软管上设置有调节装置,且第二软管的另一端连接钢针,所述支架包括输液杆、三通连接头、挂钩以及底板,所述输液杆一端连接三通连接头,所述三通连接头内设置有挂钩。该带有防回血留置针的输液器解决了夹子易被被褥等东西压住,造成皮肤损伤的问题,并且在穿刺入血管需放平留置针时,不会受到手指的影响,在该输液器上设置的监测装置能够准确的计算液体流速,精准无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液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防回血留置针的输液器。
背景技术
现在医院所应用的传统留置针,一般都是带夹子的,封管之后需要夹闭夹子以防止回血,但是夹闭夹子容易造成留置针管的变形,从而使输液不畅,且如果患肢手术,不得不在同一肢体上同时量血压和输液时,必须要夹闭夹子才能量血压,如带监护自动量血压时,护士不能及时到场,就会造成留置针回血,且如果病人肌力不好,只能被动体位时,如不注意,夹子易被被褥等东西压住,造成皮肤损伤。传统留置针的针柄都是平行于留置针的,按传统的持针方式,在穿刺入血管需放平留置针时,易受手指的影响,留置针不容易放平,穿刺结束后,钢针易产生锐器伤。现在医院所应用的大部分输液器都需要排气操作,耗时费力。临床工作中,液体流速需要根据滴系数和每分钟滴数来计算液体流速,不但不精确,且耗费时间,且制造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防回血留置针的输液器,现有留置针回血,如果病人肌力不好,只能被动体位时,如不注意,夹子易被被褥等东西压住,造成皮肤损伤,在穿刺入血管需放平留置针时,易受手指的影响,大部分输液器都需要排气操作,耗时费力,临床工作中,液体流速需要根据滴系数和每分钟滴数来计算液体流速,不但不精确,且耗费时间,且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带有防回血留置针的输液器,包括支架、监测装置、输液袋、观察装置、第二让软管、调节装置、钢针,所述支架中部设置有监测装置,且支架上部设有输液袋,所述输液袋下方连接观察装置,所述观察装置连接第二软管的一端,所述第二软管上设置有调节装置,且第二软管的另一端连接钢针,所述支架包括输液杆、三通连接头、挂钩以及底板,所述输液杆一端连接三通连接头,所述三通连接头内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贯穿三通连接头且延伸,所述输液袋设于挂钩的一端,所述输液杆下方固定连接底板。
优选的,所述监测装置包括感应装置、感应器以及液体流速计,所述感应装置贯穿输液杆,所述感应装置电磁连接感应器,所述感应器设于第二软管上,所述感应装置上设置有显示屏,且一侧设置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贯穿感应装置并固定在输液杆上,所述感应装置的一侧连接液体流速计。
优选的,所述输液袋下方设置有第一软管,且第一软管延伸至输液袋内,所述第一软管连接墨菲氏滴管的一侧,所述墨菲氏滴管的另一侧连接第二软管的一端,且第二软管一端为U形管,所述U形管设于墨菲氏滴管内。
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器、滚动轴以及第一轴承,所述调节器连接第二软管,且第二软管贯穿调节器且延伸,所述调节器内设有滚动轴,所述滚动轴内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两端固定连接调节器内。
优选的,所述留置针连接套筒,所述套筒连接第二软管的一侧,所述套筒内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侧固定连接弹片,所述套筒的延伸部内设有钢针凹槽,且套筒内设置有留置针活瓣。
优选的,所述套筒的一侧设置有可折针柄,所述可折针柄活动连接固定块,并由第二轴承贯穿。
优选的,所述套筒的一侧设有螺旋结构,并由第三软管连接,且第三软管贯穿于套筒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未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22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切毛滚刷及其吸尘器
- 下一篇:一种外科临床护理智能配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