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匹配永磁同步牵引系统的轴控制动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31800.4 | 申请日: | 202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40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旭;包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3/74 | 分类号: | B60T13/7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宇杨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匹配 永磁 同步 牵引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匹配永磁同步牵引系统的轴控制动方法及系统,包括:在列车进行轴控制动的过程中,若目标转向架上的目标轴上的永磁牵引电机发生故障,则所述目标轴的牵引控制单元向本列车上的其它牵引控制单元发送故障信号;所述故障信号包括故障永磁牵引电机的缺失制动力;在接收到所述故障信号之后,所述其它牵引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缺失制动力以及本列车上的正常永磁牵引电机的总数,确定每个正常永磁牵引电机的实际制动力。本发明在某一根轴发生牵引控制故障时,能避免补充的空气制动力施加到其余正常电制动工作的轴上,造成正常施加电制动力轴额外补充气制动力,总制动力超出正常轴黏着限制,车轮发生滑行引起牵引防滑和制动防滑混合动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匹配永磁同步牵引系统的轴控制动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相比传统的交流异步牵引系统,永磁同步牵引系统具有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高功率因数和低噪音、轻量化等显著优势。永磁牵引系统应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牵引,可以提高牵引功率、节能降耗、减少维护量、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同时永磁同步牵引系统相比较传统方案中的单节车牵引/制动控制,可以实现牵引/制动的单轴控制,即当牵引控制单元故障后,只会影响该节车四根轴牵引力中的单轴动力或制动力的丢失,以确保单节车的制动力能够保留到最大。
传统制动系统的设计是基于车控或者架控,即一个制动控制单元控制一节车或者一个转向架的制动力。当列车采用永磁同步牵引系统后,匹配设计的制动系统如果还采用车控或者架控系统,则会出现当某一根轴的牵引控制故障后,该轴的牵引力/制动力就会丢失,本节车的其它三根轴可以部分承担该故障轴的制动力,
当其余三根轴发挥最大制动力依然无法恢复到四根轴正常工作的总电制动力时,按照制动力分配原则,缺失的制动力需要由制动系统来补充,但是制动系统的设计是车控或者架控,此时补充在故障轴上的制动力就会同样补充到其余正常工作的轴上,造成正常施加电制动力轴额外补充气制动力,制动力超出正常轴黏着限制,车轮就会滑行,引起牵引防滑和制动防滑混合动作。
有鉴于此年,亟需改进现有提供一种新的轴控制动方法,以确保在列车制动过程中,出现某一根轴的牵引控制故障后,能顺利完成制动力分配,确保列车总制动力的正常施加。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匹配永磁同步牵引系统的轴控制动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匹配永磁同步牵引系统的轴控制动方法,包括:在列车进行轴控制动的过程中,若目标转向架上的目标轴上的永磁牵引电机发生故障,则所述目标轴的牵引控制单元向本列车上的其它牵引控制单元发送故障信号;所述故障信号包括故障永磁牵引电机的缺失制动力;在接收到所述故障信号之后,所述其它牵引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缺失制动力以及本列车上的正常永磁牵引电机的总数,确定每个正常永磁牵引电机的实际制动力。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匹配永磁同步牵引系统的轴控制动方法,所述其它牵引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缺失制动力以及本列车上的正常永磁牵引电机的总数,确定每个正常永磁牵引电机的实际制动力,包括:若实际制动力不大于正常永磁牵引电机的额定制动力,则通过其它牵引控制单元控制各自的正常永磁牵引电机输出所述实际制动力;所述实际制动力包括正常永磁牵引电机的正常制动力与平均承担制动力之和。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匹配永磁同步牵引系统的轴控制动方法,若实际制动力大于正常永磁牵引电机的额定制动力,则通过其它牵引控制单元控制各自的正常永磁牵引电机输出正常制动力,并通过目标轴的制动控制单元控制空气制动设备向所述目标轴输出缺失制动力。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匹配永磁同步牵引系统的轴控制动方法,若实际制动力大于正常永磁牵引电机的额定制动力,则通过其它牵引控制单元控制各自的正常永磁牵引电机输出所述额定制动力,并通过列车控制系统计算待补充气制动力;若待补充气制动力不大于气制动单元启动阈值,则不补充气制动力;若待补充气制动力大于气制动单元启动阈值,则通过目标轴的制动控制单元控制空气制动设备向目标轴输出待补充气制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18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