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食用豆脱粒设备的脱粒滚筒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231002.1 | 申请日: | 2021-03-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63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 发明(设计)人: | 占才学;夏先飞;杨光;陈巧敏;宋志禹;梅松;蒋清海;丁文芹;金月;赵映;韩余;张健飞;王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F11/00 | 分类号: | A01F11/00;A01F12/22 |
| 代理公司: | 常州易瑞智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38 | 代理人: | 徐琳淞 |
| 地址: | 21001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食用 脱粒 设备 滚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食用豆脱粒设备的脱粒滚筒,包括转筒和钉齿组件;所述转筒表面布置多排钉齿组件,钉齿组件随着转筒同步旋转;所述钉齿组件包括固定杆、转轴和滚动体,滚动体通过转轴安装在固定杆的一端,滚动体能够围绕转轴自转,转轴与转筒的中轴线平行,固定杆与转筒连接。本发明的脱粒滚筒使用带有滚动体的钉齿组件替代传统的圆柱形的钉齿,滚动体本身具有自转功能,使得滚动体对豆荚的压力更加均匀,减少豆粒的破碎率;同时滚动体与豆荚的接触面积更大,滚动体还能促使豆荚向后翻转,有利于提高豆荚的脱粒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食用豆脱粒设备的脱粒滚筒。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食用豆脱粒设备一般包括脱粒仓和位于脱粒仓内的脱粒滚筒及筛板,脱粒滚筒包括转筒和转筒表面的多排钉齿;在进行脱粒工作时,转筒由电机驱动旋转,转筒表面的钉齿与脱粒仓的内壁以及筛板配合对豆荚进行拍打和揉搓,使得豆粒与豆荚分离。现有技术脱粒滚筒的缺陷在于:1.转筒表面的钉齿是一种圆柱状物体,钉齿对豆荚的揉搓属于硬性挤压,造成脱粒后的豆粒破损率较大;2.钉齿与筛板或者脱粒仓内壁的间隙难以调节,导致脱粒设备难以适应多品种不同尺寸的豆荚。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的脱粒滚筒所采用的钉齿对豆荚的揉搓属于硬性挤压,造成脱粒后的豆粒破损率较大;并且钉齿与筛板或者脱粒仓内壁的间隙难以调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于食用豆脱粒设备的脱粒滚筒,包括转筒和钉齿组件;
所述转筒表面布置多排钉齿组件,钉齿组件随着转筒同步旋转;
所述钉齿组件包括固定杆、转轴和滚动体,滚动体通过转轴安装在固定杆的一端,滚动体能够围绕转轴自转,转轴与转筒的中轴线平行,固定杆与转筒连接。
本发明的脱粒滚筒在工作时利用滚动体揉搓豆荚,滚动体本身具有自转功能,使得滚动体对豆荚的压力更加均匀,减少豆粒的破碎率;同时滚动体与豆荚的接触面积更大,滚动体还能促使豆荚向后翻转,有利于提高豆荚的脱粒效果。
所述滚动体的一种形状是球体。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圆柱状双滚动体的技术方案,具体是:所述钉齿组件还包括壳体和传动组件,所述滚动体呈圆柱体形状并且数量为两个,分别称为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柱体,所述转轴的数量为两个,分别称为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壳体与固定杆连接,第一圆柱体的两端通过第一转轴连接壳体,第二圆柱体的两端通过第二转轴连接壳体,第一圆柱体与第二圆柱体平行;传动组件位于壳体内,传动组件连接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传动组件为第一齿轮组,所述第一圆柱体的表面设置有横向纹路,所述第一圆柱体外边缘与转筒中心的距离大于第二圆柱体外边缘与转筒中心的距离,即第一圆柱体与筛板或者脱粒仓内壁的间隙更小;
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圆柱体与筛板和脱粒仓的内壁配合对豆荚进行揉搓,揉搓后的部分豆荚(尤其是质量更轻的小豆荚)会被第一圆柱体后抛进入第一圆柱体与第二圆柱体的间隙,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柱体能够迅速卷入并揉捻被抛起的豆荚;通过合理设计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柱体的间隙,能够让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柱体补充揉搓部分更小的豆荚,提高整体的豆荚脱粒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转筒的表面设置有安装杆,所述固定杆与安装杆连接。
进一步的,脱粒滚筒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安装板、电机、第二齿轮组、同步带轮和皮带,所述安装杆与转筒螺纹连接,所有安装杆上均安装有同步带轮,同一排安装杆上的同步带轮通过皮带连接,所述安装板与同一排安装杆中的至少两根安装杆连接,电机和第二齿轮组安装在安装板上,电机通过第二齿轮组驱动安装杆旋转。调节组件的作用在于沿着转筒的径向调节安装杆,进而达到调节钉齿组件与筛板和脱粒仓内壁的间隙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安装在转筒的内部,所述转筒的表面设置有保护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未经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10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冲压模具
- 下一篇:一种塑料壳体一模两腔多次分型注塑模具的成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