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坑内支撑的换撑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0923.6 | 申请日: | 202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6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少军;刘金强;余天成;霍福金;唐阁威;杨修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八局南方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王红艺 |
地址: | 518133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支撑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坑内支撑的换撑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1:通过后浇带将基坑划分为多个施工区;步骤S2:在一个施工区内施工内支撑结构以对施工区进行支护;步骤S3:在施工区内施工主体结构;步骤S4:在施工主体结构梁板的过程中,同时施工斜向连接于主体结构和内支撑结构的斜撑;步骤S5:待斜撑和主体结构梁板满足设计强度后,拆除施工区内的内支撑结构;步骤S6:将内支撑结构转运到下一个施工区内,并重复步骤S2至S5直到完成基坑的施工。本发明可提前局部拆除内支撑结构。在拆除基坑内支撑结构时,通过斜撑、主体结构和内支撑结构形成的整体结构,保证了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和传力的连续性,提高了结构的安全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基坑内支撑的换撑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基坑内支撑是基坑支护的一种。基坑内支撑体系中,内支撑拆除施工的前提是混凝土结构全部施工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内支撑的拆除施工。影响内支撑拆除的关键条件是确保结构施工完成,以替换内支撑进行传力受力。
若内支撑横跨一条或多条后浇带,按照正常施工流水策划,后浇带划分的两个区域有一个区域先行施工,另一区域后施工。需要等各个区域的混凝土主体结构全部施工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内支撑的拆除施工,无法提前拆除部分的内支撑,影响施工进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坑内支撑的换撑施工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提前拆除部分的内支撑,影响施工进度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坑内支撑的换撑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S1:通过后浇带将基坑划分为多个施工区;
步骤S2:在一个所述施工区内施工内支撑结构以对所述施工区进行支护;
步骤S3:在所述施工区内施工主体结构;
步骤S4:在施工所述主体结构的过程中,同时施工斜向连接于所述主体结构和所述内支撑结构的斜撑;
步骤S5:待所述斜撑和所述主体结构满足设计强度后,拆除所述施工区内的内支撑结构;
步骤S6:将所述内支撑结构转运到下一个施工区内,并重复步骤S2至S5直到完成基坑的施工。
本发明基坑内支撑的换撑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S2包括:
在所述施工区内施工竖向的多个立柱桩;
在所述施工区内施工水平连接于多个所述立柱桩的多个内撑梁,所述内撑梁的端部支撑于一个所述施工区的内壁。
本发明基坑内支撑的换撑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S3包括:
在所述施工区内施工水平设置且交叉连接的主体梁,所述主体梁位于所述内撑梁的下方;
施工固定于所述主体梁底部的主体柱;
施工铺设于所述主体梁的主体板。
本发明基坑内支撑的换撑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S4包括:
所述斜撑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主体梁和主体柱的连接节点处,所述斜撑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立柱桩和所述内撑梁的交点处。
本发明基坑内支撑的换撑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沿着所述立柱桩的高度方向施工多层内撑梁。
本发明基坑内支撑的换撑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还包括沿着所述立柱桩的高度方向施工多层主体结构,每层主体结构位于对应层的内撑梁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八局南方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八局南方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09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