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底入泥单个探测器的埋设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230734.9 | 申请日: | 2021-03-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82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 发明(设计)人: | 冯勤;何晋红;陶敬华;王健;毛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睿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7D5/02 | 分类号: | F17D5/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46 | 代理人: | 陈映辉 |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高新技术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底 单个 探测器 埋设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底入泥单个探测器的埋设装置,包括圆盘基座,圆盘基座中部连接有管体,管体下部连接有喷头座,上部加装有转换接头一,转换接头一上部通过水下三通一连接有转换接头二,转换接头二通过水下三通二连接有密封接头一,密封接头一通过管路连接转换接头三的密封接头二,转换接头三另一端接口外接有顶推高压软管。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整体结构简单实用,零部件选择、连接和整体工作方式合理,大大降低了传统探测器埋设过程的繁琐程度,降低了人力物力投入和后期人员维护的工作负荷,海上施工简易,入泥状态水面可视可控制,有效解决探测器水底入泥,可重复使用,适用性好,便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油气集输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海底入泥单个探测器的埋设装置。
背景技术
油气集输是海洋油气开发的重要部分是海上油气生产系统的“生命线”。一旦海底管线遭到破坏,将会引发油气泄漏以及严重后果,不仅海上油气田的正常生产会受到影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的是油气泄漏将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破坏海洋生态,还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为实时在线监测海底管线的安全状态,尤其是海底管线泄漏的健康监测,采用一种体积小可埋设的海底探测器进行监测是一种有效的方案。探视考虑探测器的使用环境为海底泥土中埋设状态,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监测泄漏信号,而且可以保证探测器在海底免于受到抛锚拖网等外部危险源的侵扰。
因此,探测器的海底埋设装置亟待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探测器在埋设方面因其所用设备结构功能设计上的不足,导致实际勘测效果差,前期人力物力投入巨大,后期维护成本高,不满足实际需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海底入泥单个探测器的埋设装置,包括圆盘基座,圆盘基座中部连接有管体,管体下部连接有喷头座,上部加装有转换接头一,转换接头一上部通过水下三通一连接有转换接头二,转换接头二通过水下三通二连接有密封接头一,密封接头一通过管路连接转换接头三的密封接头二,转换接头三另一端接口外接有顶推高压软管,水下三通二的一侧接口外接有排气管,水下三通一的一侧接口外接有下沉高压软管;
圆盘基座上围绕中部的管体孔通过螺栓对称加装有四块固定垫板,固定垫板一侧通过螺栓加装有支撑角钢,支撑角钢末端设有吊环基座,吊环基座上安装有可拆卸吊环;两条对称安装的一对支撑角钢末端在距离吊环基座一定距离处设有水深计基座,水深计基座上安装有水深计;
圆盘基座中部连接的管体包括外部包裹的外侧通气套管和内部的内侧通气套管,内侧通气套管底部通过密封接头三连接上推板,上推板通过柱塞连接喷头座内的下推板,下推板位于喷头座的探测器安置空腔中,下推板下部设有探测器,探测器下部在探测器安置空腔的底部腔口处设有喷头阻止薄片;喷头座内还设有流体通道,流体通道位于探测器安置空腔一侧,流体通道底部加装有喷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整体结构简单实用,零部件选择、连接和整体工作方式合理,大大降低了传统探测器埋设过程的繁琐程度,降低了人力物力投入和后期人员维护的工作负荷,海上施工简易,入泥状态水面可视可控制,有效解决探测器水底入泥,可重复使用,适用性好,便于推广。
作为改进,圆盘基座上安装有水下倾角传感器,水下倾角传感器一侧设有线缆接线盒。
作为改进,探测器安置空腔的顶部腔口处加装有适配内侧通气套管的密封圈。
作为改进,装置通过吊车下放到水面以下,通过两个水深计和水下倾角传感器判别装置的水中姿态和入水深度,待装置达到海底后,通过自重自主下沉,喷头座插入泥面中。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海底入泥单个探测器的埋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放大区域A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睿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徐州睿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07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