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类器官培养阵列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0520.1 | 申请日: | 202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7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魏文博;冯可;王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济研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C12N5/09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石磊 |
地址: | 215425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类 器官 培养 阵列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类器官培养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类器官培养阵列由三个部分组成,包括一个含有微孔阵列的薄片结构(100),一个放置该薄片结构(100)的底部结构(200)和盖子结构(300);其中所述的薄片结构(100)上设有阵列结构的微通孔结构(101),所述每个微通孔结构(101)的底部内侧设置有环形开口(102),所述薄片结构(100)两侧分别设有凹陷结构(103),所述薄片结构(100)的底部四角分别设有一个凸起结构(104),并且所述薄片结构(100)中还设置有若干道凹槽结构(105),所述凹槽结构(105)位于相邻的两排微通孔结构(101)之间,所述凹槽结构(105)的横截面为V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类器官培养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片结构(100)为矩形薄片,长度为60-80毫米,宽度为15-30毫米,厚度为0.5-3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类器官培养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片结构上的微通孔结构(101)的直径为1.5-10毫米,所述微通孔结构(101)底部的环形开口(102)的直径为0.1-2.5毫米,厚度为0.1-0.4毫米,所述微通孔结构(101)之间的间距为1-2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类器官培养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孔结构(101)的内壁为磨砂或为设有多个环状凸起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类器官培养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片结构(100)两侧的凹陷结构(103),其长边为10-20毫米,短边为1-3毫米,所述薄片结构(100)底部四角的凸起结构(104)的高度为0.2-0.5毫米,所述凹槽结构(105)顶部的宽度为0.1-0.5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类器官培养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结构(200)下面和盖子结构(300)的上面的四个角区域,分别设有对称的脚垫;所述盖子结构(300)的底面四边上,分别设有一个高度为0.2-0.5毫米后的脚垫。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类器官培养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置薄片结构(100)的底部结构(200)和盖子结构(300)结构均为矩形;所述底部结构(200)的长度为62-85毫米,宽度为16-35毫米,底部侧壁的厚度为0.5-1.5毫米,高度为5-10毫米;所述盖子结构(300)的长度为63-90毫米,宽度为17-40毫米,盖子侧壁的厚度为0.5-1.5毫米,高度为5-10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类器官培养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片结构(100)为圆形薄片;可以匹配现有商品化的细胞培养孔板以及培养皿,包括且不限于:6孔板、12孔板、24孔板、48孔板、30mm培养皿、60mm培养皿、100mm培养皿。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类器官培养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片结构(100),底部结构(200),盖子结构(300)是由硬质材料通过注塑或机械加工制备而成,所述硬质材料包括但不限于PS、PC、PMMA。
10.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类器官培养阵列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薄片结构(100)放置在底部结构(200)内,盖上盖子结构(300)后进行灭菌处理,灭菌方式为:射线灭菌或气体灭菌;
S2.配置所需细胞悬液,细胞浓度为104-106个每毫升;再加入所需的基质胶成分,使基质胶的浓度达到0.1-10毫克每毫升,其中基质胶的成分包括但不限于:matrigel、胶原;
S3.利用移液器将配置好的细胞与基质胶悬液沿着微通孔结构(101)的环形开口(102)加入到每个微通孔结构(101)内;待所有微通孔结构(101)都加完样品后,利用温度或紫外照射的方法将基质胶固化;
S4.将所需的细胞培养基通过薄片结构(100)两侧的凹陷结构(103)的空隙加入到底部结构(200)内,并使培养基没过薄片结构(100),将盖子结构(300)盖上后放置在培养箱内进行培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济研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济研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052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