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超声成像与激光消蚀术的导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28701.0 | 申请日: | 202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78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于波;贾海波;赵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医科大学;全景恒升(北京)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8/24 | 分类号: | A61B18/24;A61B8/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李全旺 |
地址: | 15008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超声 成像 激光 消蚀 导管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超声成像与激光消蚀术的导管系统,包括导管,导管的左右两端分别为导管近端和导管远端,导管的内腔设置有光波导和超声信号通道,光波导的近端连接有脉冲激光光源,光波导的远端终止于导管远端端面,脉冲激光光源发出的激光脉冲通过光波导从导管远端正前方出射,并消蚀导管正前方的组织;超声信号通道的近端连接有超声成像引擎,超声信号通道的远端连接有前视成像的超声成像探头,超声成像探头用于聚焦和扫描成像以辅助激光消蚀术。本发明把血管超声成像和激光消蚀术结合成为一个导管系统,既保留了激光消蚀术的治疗效果,也提供了血管超声成像的图像引导,可提升激光消蚀术在偏心型的血管狭窄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血管内成像和血管狭窄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超声成像与激光消蚀术的导管系统。
背景技术
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通常将指引导管送至待扩张的冠状动脉口,再将相应大小的球囊沿导丝送到狭窄的节段,根据病变的特点用适当的压力和时间进行扩张,达到解除动脉狭窄的目的,传统的治疗手段包括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斑块消蚀术则是一种心脏介入辅助治疗技术,其中包括冠状动脉腔内斑块旋磨术,轨道旋切术和激光消蚀术等。近年来,准分子激光(Excimer Laser)冠脉内斑块消蚀术使用了紫外线光源,导管设计,以及脉冲式发射的冷光源,提高了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紫外激光光源能被生物组织有效地吸收,能提供足够的能量来破坏表面组织的分子间作用力。同时,光被组织吸收后引起局部温度上升并引起光-声消融和光-热消融效应,且这些效应只发生在生物组织表面的一个薄层,对周围的组织影响很小。在导管顺利通过病变后,使用球囊能充分扩张并植入支架,能完成再血管化。
但是,准分子激光斑块消蚀术仍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如果消蚀导管远端是健康的血管组织,脉冲激光可能会消蚀健康的组织,从而引发夹层或穿孔等手术事件。而且,在没有成像技术指导的情况下,医生可能并不能确定消蚀导管远端是否与病变完全接触。而这种不确定性在偏心型血管狭窄中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集成超声成像与激光消蚀术的导管系统,结合成像技术和激光消蚀术进一步为病人提供有效的治疗,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一系列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集成超声成像与激光消蚀术的导管系统,包括导管100,所述导管100的左右两端分别为导管近端和导管远端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00的内腔设置有光波导101和超声信号通道103,其中,
所述光波导101的近端连接有脉冲激光光源105,所述光波导101的远端终止于导管远端端面201,所述脉冲激光光源105发出的激光脉冲通过所述光波导101从所述导管远端200正前方出射,并消蚀所述导管100正前方的组织;
所述超声信号通道103的近端连接有超声成像引擎104,所述超声信号通道103的远端连接有前视成像的超声成像探头102,所述超声成像探头102用于聚焦和扫描成像以辅助激光消蚀术。
优选的,所述超声成像探头102为电容微机械超声传感器阵列,所述电容微机械超声传感器阵列包括若干个阵元203,通过激励不同组合的阵元203,从而完成合成聚焦和扫描成像。
优选的,从超声成像引擎104发出的激励信号通过超声信号通道103传递到超声成像探头102,由超声成像探头102中的发射单元把电信号转换成机械波,机械波向导管远端200的正前方或者与正前方成一定仰角传播,回波信号被超声成像探头102中的接收单元收集并转换回电信号并传播至超声成像引擎104。
优选的,所述光波导101为一组光纤束或者充满液体的密闭管,所述光波导101的远端端面和所述超声成像探头102的远端端面位于导管远端端面201,所述导管远端端面201为一个平面或光滑曲面上;所述导管远端端面201划分为至少两个区域,其中,第一区域用来放置光波导101的出口端面,第二区域用来排列超声探头的阵元2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全景恒升(北京)科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医科大学;全景恒升(北京)科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87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