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关于混凝土结构碱骨料反应破坏风险的评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28282.0 | 申请日: | 202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9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伟;陈晓东;孙丽娟;李耀雄;李元龙;吴国琦;王文雷;李昊;赵柯;白金虎;姜惠峰;尉大业;李文秀;刘超;张功辉;张乐;周琳;贾海涛;张立泉;黄素哲;彭新勇;王辉;崔健;杨帆;朱万超;洪俊杰;杨威;张磊;樊志华;翟艳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38 | 分类号: | G01N33/38 |
代理公司: | 焦作加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82 | 代理人: | 任昕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关于 混凝土结构 骨料 反应 破坏 风险 评定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关于混凝土结构碱骨料反应破坏风险的评定方法,步骤如下:取混凝土芯样;将混凝土芯样切割成长度相等的圆柱状的混凝土样品,按3个不同部位各取3块混凝土样品;采用胶剂将紫铜片分别贴至9块混凝土样品的两端;将9块混凝土样品放置在80℃水中养护1d,分别测量其长度即为初始长度;再将9块混凝土样品放入80℃的1 mol/L NaOH溶液中算起,分别测试不同混凝土样品浸泡1d、3d、7d、10d、14d、21d、28d、35d时的长度,并计算各个样品在某个龄期的残余膨胀率,相同部位的3个混凝土样品的计算结果取平均值,当残余膨胀率平均值小于0.1%时判定碱骨料反应破坏风险低,反之判定为破坏风险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关于混凝土结构碱骨料反应破坏风险的评定方法。
背景技术
碱骨料反应作为导致混凝土耐久性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已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大量混凝土工程的破坏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当前,由于技术和环境的限制,很难在短时间内判定出在建或已建工程是否发生碱骨料反应。并且,现有标准中采取的快速砂浆棒法和混凝土棱柱体法都是在实验室中进行制备,然后对试样的测试结果进行判定,均是针对于骨料本身的活性进行判定。甚至,由于管理水平和空间限制,实验室的制样与现场留样检测经常发生误判现象。不可否认,有活性的骨料在采取相应抑制措施后会大大降低碱骨料反应破坏的风险。因此仅仅由骨料活性指标判定碱骨料反应破坏程度过于片面。如何就混凝土取芯样的碱骨料反应破坏风险进行精准判定还鲜有报道。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的判定碱骨料反应破坏程度方法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关于混凝土结构碱骨料反应破坏风险的评定方法,该方法步骤简单,测试周期短,尤其采用现场取芯样直接测试,代表性强,方便施工单位现场操作。
技术方案:一种关于混凝土结构碱骨料反应破坏风险的评定方法,该评定方法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采用金刚石薄壁取芯机取混凝土芯样;
步骤二:将混凝土芯样切割成长度相等的圆柱状的混凝土样品,按3个不同部位各取3块混凝土样品;
步骤三:采用胶剂将紫铜片分别贴至9块混凝土样品的两端,紫铜片与两端截面平行;
步骤四:将步骤三处理后的9块混凝土样品放置在80℃水中养护1d,分别测量其长度即为初始长度L0;
步骤五:再将9块混凝土样品放入80℃的1mol/L NaOH溶液中算起,分别测试不同混凝土样品浸泡1d、3d、7d、10d、14d、21d、28d、35d时的长度Lt,并计算各个样品在某个龄期的残余膨胀率εt,相同部位的3个混凝土样品的计算结果取平均值,当残余膨胀率平均值小于0.1%时判定碱骨料反应破坏风险低,反之判定为破坏风险高;其中残余膨胀率εt的计算公式为式中Δ是紫铜片的厚度,L0、Lt、Δ的单位均为mm。
上述所述的步骤一中混凝土芯样的直径范围为48~50mm。
上述所述的步骤二中混凝土样品的长度为280mm。
上述所述的步骤三中的胶剂为丙烯酸结构胶,胶剂厚度为1~2mm。
上述所述的步骤三中的紫铜片的厚度为1mm。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关于混凝土结构碱骨料反应破坏风险的评定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采用的紫铜片受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小,铜片表面平整度高,测量接触面积比圆形不锈钢测头大,对测量造成的系统误差小;
2.本发明的方法步骤简单,测试周期短,尤其采用现场取芯样直接测试,代表性强,方便施工单位现场操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82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