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绵城市集水消洪调控系统及调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28240.7 | 申请日: | 202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26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娜;邱顺添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10;E03F5/14;E03F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何凡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绵 城市 集水 调控 系统 方法 | ||
1.海绵城市集水消洪调控系统,包括位于城市内的蓄洪池(11)和河流道(12) ,其 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于城市道路下方的普通下水道(13);
设置在所述普通下水道(13)下方的紧急排水道(14);
用于控制所述紧急排水道(14)启动的控制组件(2) ,所述控制组件(2)包括落水口(21) 、堵板(22) 、落水道(221) 、外伸管(222) 、外伸罩(23) 、压力传感器(24) 、滑槽(25)、封板(26)、橡胶板(27) 、伺服电缸(28)和第一控制器,所述落水口(21)开设在 所述普通下水道(13)与所述紧急排水道(14)之间,所述堵板(22)固定在所述落水口 (21)处,所述落水道(221)开设在所述堵板(22)内,所述外伸管(222)固定在所述堵 板(22)顶部并与所述 落水道(221)相互连通,所述外伸罩(23)螺纹连接在所述外伸 管(222)顶部,所述压力传感器(24)固定在所述外伸罩(23)环壁上,所述滑槽(25) 开设在所述堵板(22)内,所述封板(26)滑移连接在所述滑槽(25)内,所述橡胶板(27) 固定在所述封板(26)表面,所述伺服电缸(28)的缸体固定在所述滑槽(25)壁面上, 所述伺服电缸(28)的输出轴与所述封板(26)连接固定,所述压力传感器(24)与所述 第一控制器的控制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伺服电缸(28)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的控制 输出端电性连接;
设置在城市道路两侧的排水沟渠(15);
设置在所述排水沟渠(15)上方的用于种植和缓冲蓄洪的种植蓄洪辅助组件(3),所 述种植蓄洪辅助组件(3)包括栏架(31)、延伸板(32)、若干个铆钉(33)、若干个嵌入 柱(34)、第一水槽(35)、第二水槽(36)和侧出口(37),所述栏架(31)架设在所述排水 沟渠(15)的上方,所述延伸板(32)一体成型在所述栏架(31)底部两侧,若干个铆钉 (33)分别铆接固定在所述延伸板(32)与地面之间,若干个所述嵌入柱(34)分别固定 在所述延伸板(32)底面,若干个所述嵌入柱(34)分别嵌设固定在地面内,所述第 一水槽(35)开设在所述栏架(31)的顶部,所述第二水槽(36)开设在所述栏架(31)内 部,所述侧出口(37)开设在所述栏架(31)两侧并与所述第二水槽(36)相互连通; 用于将所述蓄洪池(11)内的雨水汇入至所述河流道(12)以及城市公园内的第一雨 水转移组件(4) ,所述第一雨水转移组件(4)包括第一水泵(41) 、第一水管(42) 、浮 球(43) 、第二水管(44) 、第一电控阀(45) 、第三水管(46) 、第二电控阀(47) 、测深仪 (48)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一水泵(41)固定在所述蓄洪池(11)外部,所述第一水管
(42)连通固定在所述第一水泵(41)的进水端,所述浮球(43)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水管(42)端部,所述第二水管(44)连通固定在所述第一水泵(41)的出水端,所述第二 水管(44)的一端通入城市公园,所述第三水管(46)连通固定在所述第二水管(44) 上,所述第三水管(46)的一端通入所述河流道(12),所述第一电控阀(45)安装在所 述第二水管(44)上,所述第二电控阀(47)安装在 所述第三水管(46)上,所述测深 仪(48)安装在所述蓄洪池(11)内,所述测深仪(48)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的控制输入端 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控阀(45)以及所述第 二电控阀(47)连通固定;
用于将所述排水沟渠(15)内的雨水汇入至所述普通下水道(13)的第二雨水转移组 件(5),所述第二雨水转移组件(5)包括第四水管(51)、第一滤板(52)、第三电控阀(53) 和第二滤板(54),所述第四水管(51)连通固定在所述排水沟渠(15)与所述普通下水 道(13)之间,所述第一滤板(52)和所述第二滤板(54)分别螺纹连接在所述第四水管 (51)的端部,所述第三电控阀(53)安装在所述第四水管(51)上;
用于将所述排水沟渠(15)内的雨水汇入至所述种植蓄洪辅助组件(3)的第三雨水 转移组件(6) ,所述第三雨水转移组件(6)包括第二水泵(61) 、第五水管(62) 、第六 水管(63) 、支管(64) 、第四电控阀(65) 、第五电控阀(66) 、流速仪和第三控制器, 所述第二水泵(61)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第五水管(62)连通固定在所述第二水泵(61) 的进水端,所述第五水管(62)端部与所述排水沟渠(15)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第六 水管(63)连通固定在所述第二水泵(61)的排水端,所述第六水管(63)端部延伸至所 述第一水槽(35)内,所述支管(64)连通固定在所述第六水管(63)上,所述第六水管 (63)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二水槽(36)内,所述第四电控阀(65)安装在所述第六水管 (63)上,所述第五电控阀(66)安装在所述支管(64)上,所述流速仪设置在所述排水 沟渠(15)内,所述流速仪与所述第三控制器的控制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五电 控阀(66)以及第六电控阀(74)分别与所述第三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电性连接;
用于将所述排水沟渠(15)内的雨水汇入至城市湿地的第四雨水转移组件(7),所述 第四雨水转移组件(7)包括第三水泵(71)、第七水管(72)、第八水管(73)和第六电控 阀(74),所述第三水泵(71)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第七水管(72)连通固定在所述第三 水泵(71)的进水端,所述第八水管(73)连通固定在所述第三水泵(71)的出水端,所 述第七水管(72)端部连通在所述排水沟渠(15)内,所述第 八水管(73)的端部延伸
至城市湿地,第六电控阀(74)安装在所述第七水管(72)上;
用于防止普通下水道(13)发生拥堵的过滤虹吸组件(8),所述过滤虹吸组件(8)包括下水井道(81) 、下沉槽(82) 、下沉盖(83) 、凸出管部(84) 、虹吸斗(85) 、顶盖(86)、 若干个滤孔(87)和弹簧销(88) ,所述下水井道(81)与所述普通下水道(13)连通,所 述下沉槽(82)开设在所述下水井道(81)端部,所述下沉盖(83)嵌设固定在所述下沉 槽(82)内,所述凸出管部(84)连通固定在所述下沉盖(83)上,所述虹吸斗(85)通过 所述弹簧销(88)固定在所述下沉盖(83)内,所述顶盖(86)一体成型在所述虹吸斗 (85)上,若干个所述滤孔(87)分别开设在所述顶盖(86)内;
以及设置在所述蓄洪池(11)四周的用于在洪水爆发时吸收雨水的多孔吸水栅栏 帷幕(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824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