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作用于大脚趾底部脑垂体反射区穴位的按摩仪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27204.9 | 申请日: | 202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9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松;陈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松;陈栋 |
主分类号: | A61H39/04 | 分类号: | A61H3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何磊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脚趾 底部 脑垂体 反射 穴位 按摩 | ||
1.一种作用于大脚趾底部脑垂体反射区穴位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器(1)、弹性板(2)、弹性内环(3)和按摩头(4);
所述驱动器(1)包括保护壳(5)以及安装于保护壳(5)内的驱动组件和按摩杆(6),所述保护壳(5)的上端面呈圆弧形,且保护壳(5)的上端面中心处向下设置有行程腔室(7),所述按摩杆(6)竖直设置,与保护壳(5)滑动配合,其上端自保护壳(5)的上端面中心处伸出,按摩杆(6)的中部穿过行程腔室(7),并设置有行程限制板(8),所述行程腔室(7)内设置有复位弹簧(9),所述复位弹簧(9)套在按摩杆(6)外,其上端抵压在保护壳(5)上,其下端抵压在行程限制板(8)上,按摩杆(6)的下端与保护壳(5)内的驱动组件相配合,由驱动组件和复位弹簧(9)联合控制,做竖直的往返运动;
所述弹性板(2)的数量为2片,均呈圆弧形,对称设置于保护壳(5)上端面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弹性板(201)和第二弹性板(202),所述第一弹性板(201)的下端与保护壳(5)固定连接,其上端处开设有通道(10),且端部设置有棘爪(11),所述第二弹性板(202)的下端与保护壳(5)固定连接,其上端端部固定连接有弹性的齿条(12),所述齿条(12)的上侧面上设置有连续的棘齿(13),齿条(12)的一端与第二弹性板(202)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入通道(10)内,所述棘爪(11)与齿条(12)上的棘齿(13)相配合,从而控制弹性板(2)的弹性收紧程度;
所述弹性内环(3)呈环形,设置于驱动器(1)、弹性板(2)和齿条(12)所围成的环形空间之内,弹性内环(3)包括伸缩区域(14)和按摩区域(15),所述按摩区域(15)的外表面与保护壳(5)、弹性板(2)粘接相连,内表面上均匀分布有按摩触头(16),所述伸缩区域(14)位于弹性内环(3)上端,呈波浪形,所述按摩触头(16)为弹性的柱形凸起;
所述按摩头(4)套在按摩杆(6)的顶部,且其下端呈波纹伸缩结构,并与弹性内环(3)粘接为一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作用于大脚趾底部脑垂体反射区穴位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板(2)所呈的圆弧形与保护壳(5)上端面所呈的圆弧形平滑过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作用于大脚趾底部脑垂体反射区穴位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杆(6)呈棱柱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作用于大脚趾底部脑垂体反射区穴位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头(4)和弹性内环(3)材质相同,为柔性材料。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作用于大脚趾底部脑垂体反射区穴位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旋转马达(17)、传动轴杆(18)和传动转盘(19),所述按摩杆(6)的下端固定设置有传动圆盘(20),所述传动圆盘(20)的下端设置有滚珠(21),所述旋转马达(17)固定设置于保护壳(5)内,其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22),所述传动轴杆(18)通过支架和轴承转动设置于保护壳(5)内,其上固定设有第二锥齿轮(23)和皮带轮(24),所述传动转盘(19)通过轴承转动设置于按摩杆(6)的正下方;
所述第一锥齿轮(22)和第二锥齿轮(23)啮合,所述传动转盘(19)和皮带轮(24)之间通过皮带(25)相连并传动,传动转盘(19)的上端面呈环形的波浪形,所述滚珠(21)在复位弹簧(9)作用下,紧贴传动转盘(19)的上端面,并随传动转盘(19)上端面的波浪形起伏,带动按摩杆(6)做竖直的往返运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作用于大脚趾底部脑垂体反射区穴位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25)为内齿皮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作用于大脚趾底部脑垂体反射区穴位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1)上连接有电源控制器(26),所述电源控制器(26)包括电源、电源开关(27)和旋钮控制开关(28),电源控制器(26)经导线与驱动器(1)内的旋转马达(17)电性连接,并控制其旋转、停止和旋转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松;陈栋,未经刘松;陈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720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人机电网巡线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管材自动化抛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