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塑料球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25410.6 | 申请日: | 202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6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宇 |
主分类号: | A01K97/02 | 分类号: | A01K9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麦汇智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54 | 代理人: | 曹治丽 |
地址: | 2212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塑料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功能塑料球,涉及捕鱼用具技术领域。包括中空设置的球状主体,球状主体的一端向内收缩形成与其内部相通的插管,插管向球状主体内部延伸设置并与球状主体一体成型;插管可拆卸连接有端盖,且端盖与球状主体连接后形成球体;其能够提高诱鱼和捕鱼的效率,提高整体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捕鱼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功能塑料球。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垂钓和捕鱼作为一种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而根据使用的渔具和钓法可分为手竿垂钓、海竿垂钓、路亚三种钓法;其中使用海竿远投垂钓是垂钓大体型鱼的常用方法,为了有更好的鱼获,海竿垂钓者通常要结合目标鱼的习性与水下地形、位置、水位等因素提前几天定点打窝诱鱼,使鱼到相对固定的地点吃饵成为习惯,垂钓时再将少量的窝料和钩饵投放到事先打窝的窝点。
而目前用于诱鱼的装置在使用时存在诸多不便,使得诱鱼率较低;而用于捕鱼的渔网在使用时,渔网会自然下沉,导致捕鱼的效率降低。
由此,如何设计一种能够提高诱鱼和捕鱼效率的多功能塑料球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塑料球,其能够提高诱鱼和捕鱼的效率,提高整体装置的实用性。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塑料球,其包括中空设置的球状主体,球状主体的一端向内收缩形成与其内部相通的插管,插管向球状主体内部延伸设置并与球状主体一体成型;插管可拆卸连接有端盖,且端盖与球状主体连接后形成球体。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端盖或球状主体的外壁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开设有连接通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块设置在端盖或球状主体的外壁均能够实现发明目的,即是便于通过线索穿过连接通孔与渔网或其他物体的连接,而此连接块还可以是此类结构:包括转动连接的两部分,并且两部分分别与端盖和球状主体的外壁固接,而该两部分与端盖和球状主体连接的两端有一定的角度,使得能够使绳索直接与该两部分连接,并且在连接后具有良好的稳固性;同时,在端盖未将球状主体封闭时,依然保持端盖和球状主体的连接,即便与收纳和放置,避免端盖和球状主体任一个丢失。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端盖的内壁设置有能够与插管插接的连接柱。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而端盖与插管的连接可采用一连接柱直接插入插管中,此连接方式操作简单、方便,采用此种连接方式,连接柱的外壁应当与插管的内壁紧密贴合,并且两部分的连接处设置有提高摩擦力的防滑层,从而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连接柱脱离插管。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连接柱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插管的内壁设置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而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的配合使用,使得端盖和球状主体两部分在连接后更加牢固,以防止在使用时,端盖脱离球状主体或球状主体脱离端盖。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插管的内壁和连接柱的外壁均设置有橡胶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橡胶层的作用下,使得连接柱与插管插接后,两部分之间的连接处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从而避免流水进入到球状主体内部,从而大大的提高实用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球状主体的外壁开设多个与其内部相通的排料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排料孔存在的前提下,即能够在球状主体内部放置用于诱鱼的饵料。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排料孔与连接块相对设置在端盖和球状主体连接后形成的球体的两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排料孔设置在与连接块的相对的一侧,即是在通过拉线来回拉动整体装置时,也能够促进饵料从排料孔中排出,也能够提高诱鱼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排料孔开设有10-15个。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排料孔的数量为10-15个,从而能够控制球状主体中饵料的排出效率,而达到最近的诱鱼效果,提高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宇,未经张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54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