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镀金刚石砂轮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25265.1 | 申请日: | 202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4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毛聪;黄钰彬;彭翠芳;张明军;李长河;胡永乐;郭吉恩;李想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D18/00 | 分类号: | B24D18/00;C25D3/12;C25D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14 湖南省长沙市天***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镀 金刚石砂轮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电镀金刚石砂轮的制备方法,该砂轮包含轮毂(1)、Ni层(2)和金刚石磨粒(3);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如下:
步骤一:对轮毂(1)进行抛光、酸洗除锈,在非工作面上涂覆绝缘漆;
步骤二:在NiSO4溶液中,加入H2BO3和NiCl2·6H2O分别作为缓冲剂和阳极活化剂形成镀液,以轮毂(1)作为阴极,以纯镍板(5)作为阳极,在轮毂(1)工作面上预镀一层2~3μm的Ni层(2);
步骤三:在镀液中,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表面活性剂和小颗粒金刚石磨粒(3),启动搅拌棒(4)间歇搅拌镀液,使得金刚石磨粒(3)悬浮在镀液中;
步骤四:镀液中,Ni2+、H+、CTA+和金刚石磨粒(3)均会发生布朗运动并相互碰撞,金刚石磨粒(3)表面固有的杂质官能团使得其能够吸附带正电荷的Ni2+、H+和CTA+,使得镀液中金刚石磨粒(3)具有绝对值较大的正zeta电位;所述金刚石磨粒(3)表面吸附正电荷的过程为:
其中S表示金刚石磨粒(3)表面,-OH表示金刚石磨粒(3)表面上固有的杂质官能团,CTA+表示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离子;由于小颗粒金刚石磨粒(3)的比表面积大,使得上述吸附现象更加明显;
步骤五:由于搅拌作用以及电泳效应,表面吸附正电荷的金刚石磨粒(3)贴附在阴极表面;部分金刚石磨粒(3)在静电作用下停留在阴极表面,并与阴极形成强吸附;另一部分金刚石磨粒(3)由于受到搅拌作用产生的冲刷力大于其与阴极之间的静电力,仍然悬浮在镀液中;
步骤六:阴极附近溶液中的Ni2+以及金刚石磨粒(3)表面吸附的Ni2+迅速被还原成金属Ni,此时金刚石磨粒(3)逐渐被Ni层(2)嵌埋,最终在轮毂(1)的工作面上形成以镍为结合剂、金刚石为磨料的磨料层;所述的还原过程为:
Ni2++2e-→Ni
S-OHNi2++2e-→S-OHNi
表面活性剂在金刚石磨粒(3)表面的大量吸附,使得金刚石磨粒(3)与阴极的静电作用增强,吸附在轮毂(1)工作面上的金刚石磨粒(3)数量大大增加,即金刚石磨粒(3)在Ni层(2)中的含量得到提高;同时,表面活性剂使得金刚石磨粒(3)具有绝对值较大的正zeta电位,磨粒之间静电斥力大、分散性好,有效避免了镀液及Ni层(2)中出现磨粒团聚的现象,使得磨料层中的金刚石磨粒(3)含量多且分布均匀,从而能够在轮毂(1)的工作面上高质量沉积镍和金刚石的磨料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金刚石砂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颗粒金刚石磨粒(3)是指金刚石磨粒(3)的粒径为20~5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金刚石砂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镀液成分为:250~300g/L的NiSO4·6H2O,30~50g/L的H2BO3,15~30g/L的NiCl2·6H2O,150~180g/L的金刚石磨粒(3),0.1~0.4g/L的CTAB;其它电镀工艺参数为:pH值2.4±0.2,温度50±5℃,电流密度3~5A/dm2,搅拌棒(4)转速为400~500r/min,每搅拌20~30s停歇10~15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526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