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廊或地库顶部用浆冲自密实填筑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24395.3 | 申请日: | 202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6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何世鸣;李江;郭党生;周与诚;贾城;梁德周;郁和坤;陈辉;黄鑫峰;司呈庆;梁成华;王海宁;洪伟;岳忠杰;郭跃龙;陈鹏;张宝河;杜高恒;李广旺;王慧;田士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材地质工程有限公司;中材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 |
主分类号: | E02D17/18 | 分类号: | E02D17/18;E02D3/12;C04B22/16;C04B1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李林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部 用浆冲 密实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廊或地库顶部用浆冲自密实填筑方法,利用水泥浆泵将搅拌并过滤好的水泥浆液或双液或可凝化学浆液向管廊或地库顶部的虚填的土进行浆冲混合,使之形成均匀流动的水泥土浆液,凝固后形成水泥土固结体。本发明可满足管廊顶填筑的强度、防渗性、防收缩、防陷落等功用要求,而且保证了安全,避免了对管廊或地库顶部的伤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的需回填空间的填筑方法,尤其适用于管廊或地库顶部用浆冲自密实填筑方法,还可用于空洞回填等。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建筑工程肥槽、管廊回填设计为素土或2:8灰土或3:7灰土回填,而实际施工时均采用土方车或铲车直接倒入填土方式,有的基坑肥槽深十几米二十几米,一夜就填满了,导致肥槽回填质量极差,又由于雨季和渗水的浸泡,会导致肥槽部位填土沉降陷落,进而导致该部位埋设的多种管线折断,会造成该大厦停电停水停气等严重后果。
还有因肥槽狭窄,无法实施回填土分层夯实,选择了级配砂石作回填料,相应采用了“水夯法”,即边填碎石或石屑料边用水冲使之密实,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一种情况底板上设后浇带,尚可通过坑内的抽水井将该部分水抽出;另一种情况则是未设后浇带或提前封闭了后浇带,这些水对该部分建构筑物浮力不可忽视,例如会导致底板开裂上抬。
尤其当有不良地质情况时及时回填是十分必要的,又由于肥槽狭窄若采用水夯法,其后果将是很严重的,例如有顺向基坑的煤层,大量水的灌入可能导致临近建构筑物地基基础水浸、开裂,严重还可造成滑坡坍塌。
更有甚者,肥槽回填不密实,就盲目拆除锚杆,导致基坑坍塌,临近管线比如自来水管或煤气管线断裂,其后果是“水漫金山”,或“浓烟滚滚豪气冲天”;也有造成临近建构筑物严重开裂倾斜等损毁的案例。
因此要求施工方采用合适的方法及材料进行回填,既可保证质量、安全、快捷又经济环保,是非常必要的。
为此,本案发明人曾发明了新的自密实水泥土浆液配方及工艺,其基本配方(每1m3中)所用材料为:水泥100~400kg,好土(即是能跟水泥反应的土)500~900kg,石屑或石粉200~400kg,粉煤灰50~100kg,速凝剂或早强剂1~3%。这种做法跟浇筑混凝土砂浆工效是一样的,但比混凝土砂浆能便宜三分之一甚至一半。
之后,本案发明人又发明了“振冲浆夯法建筑肥槽回填施工方法”以及“含肥槽回填虚杂土区域加固处理方法”,分别用振冲器浆夯及风动潜孔锤振动旋喷的方法处理埋填了成千上万个CFG桩头的肥槽。但针对管廊或地库顶部填筑还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因为管廊或地库埋深一般在1米到数米,其顶部多用轻质混凝土尤其发泡混凝土浇注以减轻重量,相应的强度也变得小了许多,要用机械夯实,太慢,而且质量不能保证,压路机又不敢上,害怕压塌了。许多施工单位就用杂填土填筑,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在后继的时间无论雨水浸泡或重载碾压,出现沉陷不可避免。采用“振冲浆夯法建筑肥槽回填施工方法”和“含肥槽回填虚杂土区域加固处理方法”,振冲器或风动潜孔锤振动旋喷器具控制不好都难免会对管廊或地库顶部造成损害,也是不能保证安全顺利高质完成回填任务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廊或地库顶部用浆冲自密实填筑方法,通过将搅拌并过滤好的水泥浆液或双液或可凝化学浆液向管廊或地库顶部的虚填的土进行浆冲混合,使之形成均匀流动的水泥土浆液,凝固后形成水泥土固结体,可满足管廊顶填筑的强度、防渗性、防收缩、防陷落等功用要求,而且保证了安全,避免了对管廊或地库顶部的伤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管廊或地库顶部用浆冲自密实填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水泥浆泵将搅拌并过滤好的水泥浆液或双液或可凝化学浆液向管廊或地库顶部的虚填的土进行浆冲混合,使之形成均匀流动的水泥土浆液,凝固后形成水泥土固结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材地质工程有限公司;中材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未经北京建材地质工程有限公司;中材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43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