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工粗糙度Ra0.4交叉球形孔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23733.1 | 申请日: | 2021-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5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婷;赵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富创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孙奇 |
地址: | 110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工 粗糙 ra0 交叉 球形 工艺 | ||
本发明是一种加工粗糙度Ra0.4交叉球形孔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加工引导孔,防止钻头非正交加工孔时造成孔倾斜;步骤二、使用比到位孔径小0.1mm合金内冷钻头加工粗孔,先加工侧向深孔,后加工垂直深孔,保证两孔贯通,有利于排屑及冷却;步骤三、使用直刃成型球形铰刀,刃数3,精加工孔,保证孔壁粗糙度,不可以采用快速抬刀的方式铰孔,否则粗糙度无法达到要求。实现孔内粗糙度达到Ra0.4要求,加工质量稳定,内壁光滑过渡无接刀痕迹。
技术领域
本专利属于IC装备及精密零部件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工粗糙度Ra0.4交叉球形孔加工工艺。适用于IC产品有交叉孔结构切孔粗糙度要求高的零件加工。
背景技术
在IC装备或精密制造领域,有很多类似交叉孔结构的工位,因其走气等特殊工位要求,对孔内的粗糙度要求教高,常规的加工方式都是使用机床加工保证粗糙度在RA1.6左右,然后使用手工抛修,达到粗糙度要求,但是对于一些孔教深切孔径小的交叉孔,手工操作难度很大,切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经过多次的试切、优化,总结了一套数控机床上完成此类孔的加工,直接达到粗糙度RA0.4要求。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加工粗糙度Ra0.4交叉球形孔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加工引导孔,防止钻头非正交加工孔时造成孔倾斜;
步骤二、使用比到位孔径小0.1mm合金内冷钻头加工粗孔,先加工侧向深孔,后加工垂直深孔,保证两孔贯通,有利于排屑及冷却;
步骤三、使用直刃成型球形铰刀,刃数3,精加工孔,保证孔壁粗糙度,不可以采用快速抬刀的方式铰孔,否则粗糙度无法达到要求。
使用一种新的铰孔方式,采用G1下刀,G1抬刀的方式,这里抬刀的速度可设置成下刀速度的5倍,保证了加工效率,同时也不影响加工质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常规的加工方式都是使用机床加工保证粗糙度在RA1.6左右,然后使用手工抛修,达到粗糙度要求,但是对于一些孔教深切孔径小的交叉孔,手工操作难度很大,切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加工质量不稳定。本发明实现了数控机床上完成此类孔的加工,直接达到粗糙度RA0.4要求。省去了人工打磨时间。
2、本发明工艺明显提高加工效率及加工质量,可在类似零件上广泛应用;
3、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铰孔方式,采用G1下刀,G1抬刀的方式,这里抬刀的速度可设置成下刀速度的5倍,保证了加工效率,同时也不影响加工质量。常规的铰孔都是采用G1速度下刀,G0速度抬出孔外,在要求RA0.4以上这种方式已不再适用,快速抬到会剐蹭孔壁严重影响孔的粗糙度。这种加工孔的方式可在类似粗糙度要求较高的交叉孔零件中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被加工的零件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采用的钻头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采用的铰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加工粗糙度Ra0.4交叉球形孔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加工引导孔,防止钻头非正交加工孔时造成孔倾斜;
步骤二、使用比孔径小0.1mm合金内冷钻头加工粗孔,先加工侧向深孔,后加工垂直深孔,保证两孔贯通,有利于排屑及冷却;
步骤三、使用直刃成型球形铰刀,刃数3,精加工孔,保证孔壁粗糙度,不可以采用快速抬刀的方式铰孔,否则粗糙度无法达到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富创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富创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37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