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磁钢灭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20485.5 | 申请日: | 2021-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8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代文广;苏礼季;华文浩;陈松生;王萌;洪尧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38 | 分类号: | H01H50/38;H01H50/6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钢 高压 直流 继电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磁钢灭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两个静触点引出端和一个动簧片;动簧片配置在两个静触点引出端的下方,动簧片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静触点引出端的底端对应相配合;在动簧片的周围的对应于触点位置分别配置有第一磁钢,且第一磁钢的具有极性的一面朝向对应的触点;在两个静触点引出端中,在背向静触点的一面还装有第二磁钢,并使第二磁钢的具有极性的一面朝向对应的触点,且第二磁钢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极性与第一磁钢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极性相反。本发明能够强化接触点磁场强度,使起弧点洛伦兹力始终朝向利于灭弧方向,从而提高灭弧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继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带磁钢灭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直流继电器大多采用动簧片直动式(也称为螺线管直动式)方案,其接触部分采用两个静触头和一个动簧片,两个静触头通常是安装在陶瓷罩的顶部,两个静触头(即静触点引出端)的底端则伸到陶瓷罩内,动簧片为直动式分布在陶瓷罩内,动簧片的两端作为动触点分别与两个静触头作为静触点的底端相配合,当动簧片的两端的动触点与两个静触头底端的静触点相接触时,电流由其中一个静触头流入,经过动簧片后从另一个静触头流出;动簧片是装在推动杆部件的一端,推动杆部件的另一端则与磁路部分的动铁芯相连接,当线圈接入电流而使推动杆部件向上运动时,动簧片两端与两个静触头分别相接触,接通负载,当线圈断开电流时,推动杆部件受复位弹簧的作用向下运动,动簧片两端与两个静触头分别相分离,切断负载。现有技术的高压直流继电器通常采用磁钢灭弧,即通过在触点周围配置磁钢,利用磁钢所产生的磁场来实现吹弧。最典型的一种磁钢配置方案是在动簧片的长度的两端外侧分别配置一个磁钢,这种双磁钢方案虽然吹弧方向较好,也达到无极性的要求,但磁场强度较弱(特别是起弧点,引出端中心处),对于大负载产品,陶瓷腔体更大,使灭弧部分到达起弧点的磁场强度更小,初始灭弧效果不佳,在空间受限情况下未必能及时灭弧。因此,现有技术的这种高压直流继电器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储能项目对系统负载的提升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带磁钢灭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通过结构改进,能够强化接触点磁场强度,使起弧点洛伦兹力始终朝向利于灭弧方向,从而提高灭弧效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磁钢灭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两个静触点引出端和一个动簧片;所述动簧片配置在两个静触点引出端的下方,且动簧片的两端作为动触点分别与两个静触点引出端的作为静触点的底端对应相配合;在动簧片的周围的对应于触点位置分别配置有第一磁钢,且第一磁钢的具有极性的一面朝向对应的触点,以利用第一磁钢所形成的水平磁场实现灭弧;在两个静触点引出端中,在背向静触点的一面还装有第二磁钢,并使第二磁钢的具有极性的一面朝向对应的触点,且第二磁钢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极性与第一磁钢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极性相反,以利用第一磁钢和第二磁钢在触点处形成纵向磁场并增强触点处磁场强度来进一步实现灭弧。
所述静触点引出端的上端设有向下凹陷的凹槽,所述第二磁钢嵌置在所述凹槽中并使所述第二磁钢靠近对应的触点。
所述第二磁钢为圆形;所述凹槽的截面为与第二磁钢对应适配的圆形形状;所述第二磁钢在相对应的同一水平面中是处于静触点引出端的中间。
所述两个动触点为一体成形在动簧片的两端的凸苞。
所述第一磁钢为两个,两个第一磁钢分别配置在动簧片的长度的两端的外侧;动簧片的两端的凸苞分别与两个静触点引出端的底端偏心相接触。
所述动簧片的两端的凸苞分别设在动簧片的两端的端沿处;两个静触点引出端与动簧片的两端的凸苞的相接触位置处在两个静触点引出端的底端的相对外侧。
所述静触点引出端的底端面为圆形,所述静触点引出端与动簧片的凸苞的相接触位置不超过圆形的半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04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