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标点文本分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20106.2 | 申请日: | 2021-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5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邓强;朱西华;孙力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万维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40/211 | 分类号: | G06F40/211;G06F40/30;G06F40/216;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兰州嘉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2202 | 代理人: | 郭海 |
地址: |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标点 文本 分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标点文本分句方法,S1:中文文本数据预处理,从数据库里提取待处理的文本数据,并确定分割文本的标识符类别,清洗数据,去掉文本中特殊的字符;S2:根据标签对处理好的数据进行数据标注,每一个字符后增加一个语料,单条语料里每个字符一行,语料与字符间用空格隔开;S3:将标注后的文本放入BERT中文预训练语言模型中,把中文字符转换为Embedding空间字向量;S4:将提取的Embedding空间向量放入BiLSTM中得到包含上下文信息的向量h,再经过一个dropout层后,将h的维度映射为维度为标签个数的向量;S5:将步骤S4产生的结果经CRF层后输出得分最高的标签序列,经过以上步骤不断的训练迭代,直至模型收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标点文本分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世界也迅速进入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接触互联网,聊天、购物等也成为了常态。中国有近十亿网民,其中大部分网民文化程度不高,在新闻媒体等网站留言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没有任何分割标识的留言内容,对审核人员造成了很大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为了降低人力时间成本,通过计算机技术来给这类留言内容作智能分句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在该技术领域也有了一些研究实践,包括用膨胀卷积网络以及递归神经网络来实现分句功能,但是膨胀卷积网络难以兼顾文本的上下文语义信息,容易造成信息丢失;而递归神经网络在训练过程中耗时、也容易造成梯度消失等问题,增加了模型训练的难度和降低了模型预测的准确率。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标点文本分句方法,克服了前述现有技术存在的训练耗时、网络梯度消失、上下文语义缺失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智能分句解决方法,旨在解决中文文本中没有分句标识的问题,方便审核人员审看,提升审核效率,减少时间、人力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标点文本分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中文文本数据预处理,从数据库里提取待处理的文本数据,并确定分割文本的标识符类别,清洗数据,去掉文本中特殊的字符;
S2:根据标签对处理好的数据进行数据标注,每一个字符后增加一个语料,单条语料里每个字符一行,语料与字符间用空格隔开;
S3:将标注后的文本放入BERT中文预训练语言模型中,把中文字符转换为Embedding空间字向量;
S4:将提取的Embedding 空间向量放入BiLSTM中得到包含上下文信息的向量h,再经过一个dropout层后,将h的维度映射为维度为标签个数的向量;
S5:将步骤S4产生的结果经CRF层后输出得分最高的标签序列,经过以上步骤不断的训练迭代,直至模型收敛。
优选的步骤S4与S5即BiLSTM+CRF结构的优化目标函数是:。
优选的步骤S5中,为使模型效果达到最优,设定不同的参数进行模型训练,训练好的模型在测试集上进行测试,选择F1值最高的模型作为最终模型。
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的文本中特殊的字符包括:标点符号、空格、换行符等。
优选的步骤S3中Embedding空间字向量是3个嵌入特征的单位和,分别是字本身的字向量、句子向量及位置向量。
优选的步骤S4中所述的向量h是上文信息向量h-before和下文信息向量h-after的拼接。
优选的所述的参数主要包括学习率和batch_size。
优选的还包括步骤S6:预测,将预测的序列输入模型中,使用维特比算法进行解码得到标签序列,再与输入序列每个位置进行对比,按照标点符号标签类别在对应的位置添加分隔符,完成输入序列的自动分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万维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电万维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01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