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粉煤灰的燃煤电厂污泥干化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218596.2 | 申请日: | 2021-0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0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 发明(设计)人: | 原志敏;岳朴杰;张国柱;孟磊;谷小兵;白玉勇;张钧泰;文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1/143 | 分类号: | C02F11/143;C02F11/1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李斌 |
| 地址: | 10009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粉煤 燃煤 电厂 污泥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粉煤灰的燃煤电厂污泥干化系统,包括湿污泥仓、粉煤灰料仓、污泥蒸汽干化设备、干污泥仓、锅炉、第一除尘器、冷凝器和空预器等;本发明提供的燃煤电厂污泥干化系统能够利用粉煤灰降低干化过程中污泥粘性,减少干化设备内污泥抱团、粘壁、抱轴等现象出现,保证污泥干化效果。此外,本申请通过添加计量装置,并将湿污泥与粉煤灰按100:1—10:1的质量比混合,能够基于污泥特性合理调控粉煤灰的投加量,提升经济效益;本申请通过将污泥蒸汽干化设备、第一除尘器、冷凝器、空预器和锅炉依次连接,能够充分利用燃煤电厂污泥干化系统中的余热,缩短污泥处理时间,提升污泥处置总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粉煤灰的燃煤电厂污泥干化系统。
背景技术
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污泥的产生量巨大,同时含有大量病原菌、寄生虫、致病微生物、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其不当处置极易危害生态环境。将污泥作为低质燃料在燃煤电厂掺烧,能够将污泥最大程度地减量化,减少污泥对环境的危害,同时资源化利用污泥热值。燃煤电厂掺烧污泥前,通常会利用电厂内蒸汽或烟气余热干化污泥,降低污泥含水率,避免湿污泥对输送、制粉、焚烧等工况产生负面影响。目前,污泥蒸汽干化工艺应用较为广泛。该工艺依托污泥蒸汽干化设备,利用电厂蒸汽余热干化污泥,具有对锅炉影响小、污泥处置量大等优势。
污泥蒸汽干化设备通过内部中空圆盘(或桨叶)或外部夹套,使污泥与蒸汽间接接触换热,促进污泥中水分蒸发。同时圆盘或桨叶通过转动推动污泥从进料口向出料口移动。但是随着湿污泥中水分蒸发,污泥在一定含水率下粘性会骤然增加,出现污泥抱团、粘壁、抱轴等现象,导致干化设备换热效率降低、影响污泥干化效率,情况严重时会造成切割扭矩增大、并最终导致干化设备停机。因此,有必要开发相关控制技术,减少污泥干化时粘性,保证污泥干化效果。
粉煤灰是燃煤电厂自产的一种高度分散的微细颗粒集合体。粉煤灰通过电性中和吸附架桥等作用,可破坏污泥胶体颗粒的稳定,同时粉煤灰较大的孔隙率有利于增大污泥孔隙度并降低污泥的粘度。因此,将粉煤灰资源化利用于污泥干化,有利于降低干化过程污泥粘性。
现有的利用粉煤灰对原污泥进行干化处理的系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粉煤灰的投加量较高,会显著降低混合物热值,并增加燃烧残余物,经济效益较低;(2)未利用电厂余热干化污泥,导致污泥处理时间长,难以提高污泥处置总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粉煤灰的燃煤电厂污泥干化系统,能够提高污泥处置总量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利用粉煤灰的燃煤电厂污泥干化系统,包括湿污泥仓、粉煤灰料仓、污泥蒸汽干化设备、干污泥仓、锅炉、第一除尘器、冷凝器和空预器等;所述湿污泥仓的出口与污泥蒸汽干化设备的进口连接,所述粉煤灰料仓的出口与污泥蒸汽干化设备的进口连接,所述污泥蒸汽干化设备的出口与干污泥仓的进口连接,所述干污泥仓的出口与锅炉连接,所述污泥蒸汽干化设备的排气口与第一除尘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一除尘器的出口与冷凝器的进口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空预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空预器的出口与锅炉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利用粉煤灰的燃煤电厂污泥干化系统还包括计量装置,所述粉煤灰料仓的出口与计量装置的进口连接,所述计量装置的出口与污泥蒸汽干化设备的进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利用粉煤灰的燃煤电厂污泥干化系统还包括第二除尘器,所述锅炉的出口与空预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空预器的出口与第二除尘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二除尘器收集的粉煤灰输送至粉煤灰料仓中。
进一步的,所述利用粉煤灰的燃煤电厂污泥干化系统还包括脱硫塔和烟囱,所述第二除尘器的出口与脱硫塔的进口连接,所述脱硫塔的出口与烟囱的进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除尘器收集的粉煤灰通过输送机构输送至粉煤灰料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85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