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过瘤胃赖氨酸加工用混合造粒一体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17358.X | 申请日: | 2021-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6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寰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东方天合过瘤胃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20/142 | 分类号: | A23K20/142;A23K40/10;A23K40/30;A23N17/0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张加宽 |
地址: | 100069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瘤胃 赖氨酸 工用 混合 一体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过瘤胃赖氨酸加工用混合造粒一体装置,包括新料料斗和剩料料斗、混合腔、粉碎电机、浸润通道、过滤组件、成品料斗、收集箱、造粒机构。将混合腔分为两段,经过处理的原料进入混合腔后,在靠近粉碎电机的前端,通过连通的过滤组件;通过设计的过滤组件很好的将原料中PH调节剂过滤收集。并且通过在造粒前,设计一套具有四道“冂”型喷泉管道架和第五道不锈钢网布门的结构,利用“冂”型喷泉管道架和不锈钢网布门通过水管和浸润液池连通,对原料表面进行添加浸润液形成表面包覆,将外衣表面包覆和造粒一体化,生产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过瘤胃赖氨酸加工用混合造粒一体装置。
背景技术
赖氨酸是泌乳奶牛的第一或者第二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主要吸收部位在小肠,随血液到达乳腺参与乳蛋白的合成和其它生理功能。但是由于奶牛瘤胃特殊的微生物发酵功能,赖氨酸会在短时间内被瘤胃微生物分泌的脱氨酶分解成酮酸和氨,或直接被微生物吸收利用,从而导致通过瘤胃到达小肠的赖氨酸的量不足,达不到补充赖氨酸的目的,所以过瘤胃赖氨酸开发意义重大;
目前,赖氨酸加工造粒机用于将原料进行加热融化,然后通过挤出模挤出,由切刀切断成为颗粒状的成品。过瘤胃赖氨酸在混合造粒加工的过程中,需要添加高分子包衣材料如丙烯酸树脂Ⅳ和壳聚糖等,以及添加pH敏感剂进行浸润;现有的造粒设备均是分开进行,不能实现对原料中添加剂的过滤和清洗,实现不了边浸润清洗边造粒的效果,现提出一种一体设备将赖氨酸加工过程浸润和造粒一体化。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瘤胃赖氨酸加工用混合造粒一体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过瘤胃赖氨酸加工用混合造粒一体装置,包括:
新料料斗和剩料料斗;
混合腔,其连通于所述新料料斗和剩料料斗,新料和剩料在混合腔内混合,混合腔内转动设有原料输送螺杆;
粉碎电机,其输出端连接在所述原料输送螺杆上;
所述混合腔分为前后两端;靠近粉碎电机的一端下方连通过滤组件;远离粉碎电机的一端连通浸润通道;
所述混合造粒一体装置还包括:位于浸润通道侧边的第一储液池、浸润液池、第二储液池以及清洗沟。
所述清洗沟开设收容在所述浸润通道内,清洗沟连通于混合腔上;
所述浸润通道内部相间排列四道“冂”型喷泉管道架,四道“冂”型喷泉管道架位于清洗沟内;所述四道“冂”型喷泉管道架出口处安设第五道不锈钢网布门,所述“冂”型喷泉管道架和不锈钢网布门通过水管和浸润液池连通,所述水管末端开口连接备用浸润液管,所述“冂”型喷泉管道架喷出的浸润液经清洗沟通过阀门Ⅰ、阀门Ⅱ、阀门Ⅲ分别流入第一储液池、第二储液池。
过滤组件,其包括中轴和至少一个过滤片;所述中轴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并在封闭的一端上设有锁紧部,在开口的一端上设有连接部,且位于锁紧部与连接部之间的部分为过孔段,并在过孔段与连接部的连接处设有滤片托盘,在过孔段的侧壁上沿轴向间隔布置有多个通孔;所述过滤片有上下过滤外层,其内部为中空结构,过滤片的中心孔为套接孔,各过滤片重叠套在中轴的过孔段上;所述过滤片的中心孔为多边形孔;所述过孔段的横截面为多边形并与中心孔相适配。
造粒机构,其包括料仓、挤出螺杆和挤出模,所述挤出螺杆安装在料仓中,所述料仓的进料口连通于所述清洗沟,所述清洗沟将浸润后的原料送入所述进料口中,通过热熔装置将原料融化,再通过挤出螺杆挤压送入挤出模成型挤出;所述挤出模的挤出口下方设有切刀,所述切刀由气动机构驱动,将挤出原料切断成为成品颗粒。
成品料斗,所述成品料斗位于所述造粒机构的下方,用于收集成品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东方天合过瘤胃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东方天合过瘤胃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73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