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静止轨道微波星载荷与平台协同扫描成像模拟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17010.0 | 申请日: | 2021-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5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王皓;朱振华;许娜;陈文强;孙杰;王田野;刘华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G06K9/62;G01S19/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止 轨道 微波 载荷 平台 协同 扫描 成像 模拟 方法 系统 | ||
1.一种静止轨道微波星载荷与平台协同扫描成像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通过二维扫描运动机构模拟微波载荷的成像模式和光轴指向特性;
步骤S2:基于二维扫描运动机构提出微波载荷与卫星平台协同扫描成像模拟方法,在地面模拟卫星平台和对微波载荷图像定位配准的影响;
步骤S3:基于微波载荷与卫星平台协同扫描成像对微波载荷图像定位配准的影响,对微波载荷视线导航功能开启前后的定位误差进行对比,验证微波载荷图像定位与配准技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止轨道微波星载荷与平台协同扫描成像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光轴指向特性包括:通过两面反射镜协同工作模拟载荷视线指向特性;通过驱动两面反射镜的转角,视线指向方向的改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止轨道微波星载荷与平台协同扫描成像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基于微波载荷与卫星平台协同扫描成像模拟方法包括:将力矩陀螺组合、二维扫描镜运动机构安装在三轴气浮台上,通过力矩陀螺组合控制三轴气浮台实现台体扫描运动;通过二维扫描镜转动机构模拟微波载荷实现的圆锥运动;将力矩陀螺组合控制三轴气浮台实现的台体扫描运动和二维扫描镜转动机构模拟微波载荷实现的圆锥运动进行叠加,实现了微波载荷在轨协同扫描成像工作模式的模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止轨道微波星载荷与平台协同扫描成像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扫描镜转动机构模拟微波载荷包括基于反作用飞轮的前馈补偿方法,补偿二维扫描镜转动机构的两个扫描镜转动产生的干扰力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止轨道微波星载荷与平台协同扫描成像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在微波载荷视线导航补偿功能关闭时,通过满足预设要求的动态视线测量方法获取微波视线的定位误差;在微波载荷视线导航补偿功能开启时,通过比对微波载荷实现导航补偿功能开启前后的定位误差对比分析,获取微波载荷视线定位精度的改善效果,验证微波载荷视线导航补偿效果。
6.一种静止轨道微波星载荷与平台协同扫描成像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块M1:通过二维扫描运动机构模拟微波载荷的成像模式和光轴指向特性;
模块M2:基于二维扫描运动机构提出微波载荷与卫星平台协同扫描成像模拟方法,在地面模拟卫星平台和对微波载荷图像定位配准的影响;
模块M3:基于微波载荷与卫星平台协同扫描成像对微波载荷图像定位配准的影响,对微波载荷视线导航功能开启前后的定位误差进行对比,验证微波载荷图像定位与配准技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静止轨道微波星载荷与平台协同扫描成像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M1中光轴指向特性包括:通过两面反射镜协同工作模拟载荷视线指向特性;通过驱动两面反射镜的转角,视线指向方向的改变。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静止轨道微波星载荷与平台协同扫描成像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M2中基于微波载荷与卫星平台协同扫描成像模拟方法包括:将力矩陀螺组合、二维扫描镜运动机构安装在三轴气浮台上,通过力矩陀螺组合控制三轴气浮台实现台体扫描运动;通过二维扫描镜转动机构模拟微波载荷实现的圆锥运动;将力矩陀螺组合控制三轴气浮台实现的台体扫描运动和二维扫描镜转动机构模拟微波载荷实现的圆锥运动进行叠加,实现了微波载荷在轨协同扫描成像工作模式的模拟。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静止轨道微波星载荷与平台协同扫描成像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扫描镜转动机构模拟微波载荷包括基于反作用飞轮的前馈补偿方法,补偿二维扫描镜转动机构的两个扫描镜转动产生的干扰力矩。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静止轨道微波星载荷与平台协同扫描成像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M3包括:在微波载荷视线导航补偿功能关闭时,通过满足预设要求的动态视线测量方法获取微波视线的定位误差;在微波载荷视线导航补偿功能开启时,通过比对微波载荷实现导航补偿功能开启前后的定位误差对比分析,获取微波载荷视线定位精度的改善效果,验证微波载荷视线导航补偿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未经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701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