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镍钴污染土壤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216977.7 | 申请日: | 2021-0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0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 发明(设计)人: | 房志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房志威 |
| 主分类号: | C09K17/40 | 分类号: | C09K17/40;C09K101/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王美燕 |
| 地址: | 570100 海南省***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污染 土壤 修复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镍钴污染土壤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膨润土30~54份、冀首草提取物10~20份、茶多酚粉剂1~3份、偏硅酸钠35~55份、鱼骨58~80份、葵花籽粕蛋白11~23份、糖渣发酵液5~12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5份、有机氮磷钾11~23份、甲壳素15~25份;本发明的土壤修复剂科学选择原料,合理配比,污染土壤在本发明的修复剂的修复作用下,能将镍钴两种重金属能生成酸性钴或酸性镍,从而实现了对土壤中镍钴等重金属的高效稳定化,同时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镍钴污染土壤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今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自然土壤中镍含量手成土母质、质地、气候和耕作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土壤镍平均含量为26.9mg·kg-1镍在土壤中可分别与水、富里酸、碳酸钙、无定形氧化铁、无定形氧化锰、高岭石等结合形成化合物,重金属镍容易在土壤中的迁移和扩散;微量的镍对植物有促进作用,过量就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同样的,人体若摄入镍过多或人体若长期曝露在镍污染(冶金、电镀、电焊等)环境中,则会导致癌变或其他疾病,如导致皮肤过敏,肺纤维化,肾和心血管系统病症和呼吸道癌以及诱发肿瘤恶化等。
钴对植物的生长的影响与其他重金属相似,低浓度的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过量的钴会阻滞植物生长。人体和动物缺钴时会引起食欲不振、皮肤粗糙等相应的疾病。而过量地摄入钴会导致心功能出现异常。长期接触钴粉尘会出现上呼吸道和胃肠道刺激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起肺纤维化和尘肺。
近年来,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利用,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污水灌溉,农药、化肥及污泥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钴、镍及其化合物进入农业土壤,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镍钴污染土壤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镍钴污染土壤修复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膨润土30~54份、冀首草提取物10~20份、茶多酚粉剂1~3份、偏硅酸钠35~55份、鱼骨58~80份、葵花籽粕蛋白11~23份、糖渣发酵液5~12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5份、有机氮磷钾11~23份、甲壳素15~25份。
进一步的,一种用于镍钴污染土壤修复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膨润土40份、冀首草提取物15份、茶多酚粉剂10份、偏硅酸钠45份、鱼骨62份、葵花籽粕蛋白15份、糖渣发酵液8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4份、有机氮磷钾16份、甲壳素20份。
进一步的,一种用于镍钴污染土壤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鱼骨油的提取:
S1、选择废弃金枪鱼,剔出鱼骨放入-35~-10℃进行急冻,取出在鱼骨未解冻时粉碎过200~250目筛,搅拌,得到鱼骨浆;
S2、将上述鱼骨浆与解盐菌液在温度为25~30℃下发酵150~200天,取出过滤,得到鱼骨油。
土壤修复剂的制备
S1、将偏硅酸钠加入水中,加热至90~120℃,保温搅拌20~60min,将冀首草提取物、茶多酚粉剂、膨润土混合搅拌,得到混料Ⅰ;
S2、将混料Ⅰ和上述鱼骨油、葵花籽粕蛋白混合,加热至95~135℃,保温20~40min,再保温搅拌10~20min,得到混料Ⅱ;
S3、将混料Ⅱ加热至60~75℃,再加入糖渣发酵液、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进行螯合并搅拌均匀,调调节pH为6-8,螯合30~50min后再加入有机氮磷钾、甲壳素混合搅拌10~28min,冷却至20~30℃,进行冷凝造粒,得到土壤修复剂。
进一步的,所述鱼骨油的提取过程中,鱼骨急冻24~50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房志威,未经房志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69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