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215874.9 | 申请日: | 2021-0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74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 发明(设计)人: | 巩厚富;张振远;汤露;宋文庆;李博资;刘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F3/0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允天律师事务所 11697 | 代理人: | 路伟廷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将驱动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设置为大于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由于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较小,能够减小触控媒介与感应子触控电极之间形成的感应耦合电容,使得通过感应耦合电容耦合到感应子触控电极的耦合信号变小,进而减小该耦合信号对感应子触控电极和驱动子触控电极之间形成的交互电容的影响,保证该交互电容的变化量提升,保证显示面板的触控效果较高,同时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信噪比。此外,减小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能够减小对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感应子触控电极形成交的互电容的充电时间,进而能够提高对驱动子触控电极的驱动频率,达到提高触控报点率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显示面板是将触控与显示整合于一起的显示面板,以使得显示面板具有触控功能。通常,触控显示面板可以提供人机互动界面,并允许通过手指等触控媒介执行输入,在使用上更直接、更人性化。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触控显示面板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显示装置中。现今显示面板趋向于轻薄化发展,显示面板的厚度越来越薄,由此衍伸出的柔性显示面板是未来必然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但是,现有的显示面板的触控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保证显示面板的触控效果较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基底;
位于所述基底一侧表面的触控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驱动电极和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感应电极,所述驱动电极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相连的多个驱动子触控电极,所述感应电极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相连的多个感应子触控电极,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相邻的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中,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大于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
可选的,至少部分相邻的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内均设置有浮置区;
其中,相邻的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中,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浮置区的面积,大于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的浮置区的面积。
可选的,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中浮置区占比为[13%,33%];
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中浮置区占比为(0-12%]。
可选的,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至少一个通孔区,均与所述通孔区的边线接触且相邻的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中,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内均无设置所述浮置区,且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大于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
可选的,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至少一个顶角处的弯折圆角,均与所述弯折圆角的边线接触且相邻的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中,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内均无设置所述浮置区,且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大于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
可选的,相邻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之间为交互区,所述交互区处无设置所述浮置区。
可选的,相邻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之间为交互区,所述浮置区包括多个相互隔离的子浮置区;
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靠近所述交互区侧的所有子浮置区的面积,小于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远离所述交互区侧的所有子浮置区的面积;
和/或,相邻所述驱动子触控电极和所述感应子触控电极之间为交互区,所述浮置区包括多个相互隔离的子浮置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未经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58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