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桂醇在制备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中的应用及动物模型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14890.6 | 申请日: | 202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35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夏晓波;夏明芳;张恩东;李海波;姚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27 | 分类号: | A01K67/027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周春雨 |
地址: | 410006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桂醇 制备 慢性 眼压 动物 模型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聚桂醇在制备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中的应用,可通过在模型动物的巩膜上静脉中注射聚桂醇的方法构建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尤其是慢性轻度眼压升高的动物模型。模型构建方法简单,高眼压维持时间长,无并发症。本发明的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可以用于模拟人的开角型青光眼的慢性眼压升高过程,适用于筛选青光眼治疗药物的动物实验研究及青光眼发病机制研究,具有临床前研究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物疾病模型,具体涉及聚桂醇在制备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 中的应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及该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 在研究青光眼疾病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青光眼是一类以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缺损为主要表现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眼 病,本质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不可逆性死 亡,主要的危险因素是病理性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升高。其发 病率高,预后差,是临床眼病的治疗难点。
目前,常见的青光眼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及特点有:(1)前房注射磁珠 或透明质酸钠的高眼压模型,特点为:该模型眼压增高明显,但透明质酸钠 维持时间较短,可能需要重复注射,并且由于操作涉及到眼内注射,可能引 起眼内炎症反应,注射物对视网膜可能产生的毒性作用可能干扰试验结果; (2)激光光凝巩膜或小梁网的高眼压模型,特点为:该模型对手术设备要 求高,成功率与激光强度和重复光凝次数等有关;(3)转基因动物模型,特 点为:该模型通过基因修饰的手段构建,模型稳定性高,但耗时长,模型经 济成本高。
在制备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上,通常使用的药物及使用方法有(1)皮质 类固醇:通过滴眼液、结膜下注射等方式使用;(2)肿瘤坏死因子TGF-β: 主要通过玻璃体腔内或前房内注射的方式使用;(3)α-胰蛋白酶:前房内 注射;(4)苯酚:结膜下注射;(5)组织型谷氨酰胺转移酶载体:玻璃体腔 内注射等。这些药物大部分通过眼内注射的方式,注射物本身可能造成的视 网膜的直接损伤,难以准确模拟高眼压对视网膜产生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弊端。另外,除了转基因动物以外,目前尚无药物注射方法能够构建稳定的慢 性高眼压模型。业界亟需一种可操作性强、具有一定范围代表性的慢性高眼 压动物模型,这对于青光眼视神经保护治疗的研究、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研究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聚桂醇在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 中的应用,能够通过简单的方法构建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模型建立成本低、 稳定性高。
本发明进一步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制作 方便,模型稳定性高。
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在研究青光眼 疾病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聚桂醇在制备慢性高眼压动物 模型中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的模型动物为大鼠。
优选地,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对模型 动物的眼部进行麻醉;S20、将设定浓度的聚桂醇注射到模型动物的巩膜上 静脉内。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步骤S15、沿角膜缘切开结膜,分离筋膜,暴露 巩膜上静脉。
进一步地,在步骤S10中,所述麻醉的方法为:对模型动物进行全身麻 醉后,再在模型动物的眼内分两次滴入表面麻醉剂,每次1-3滴,两次滴入 的间隔时间为8-12分钟。
优选地,在步骤S20中,所述注射的方法为:将注射器针体沿近心端方 向插入巩膜上静脉的血管腔内,将所述聚桂醇注射至巩膜上静脉中后,注射 器针头停留20-40秒,并按压血管根部1-2分钟,巩固血管硬化效果。
进一步优选地,在步骤S20中,所述聚桂醇为聚桂醇注射液,所述设定 浓度为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48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