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镍基高温合金带底筒形件旋压固溶处理复合成形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213521.5 | 申请日: | 2021-0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50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 发明(设计)人: | 肖刚锋;夏琴香;程秀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1D22/16 | 分类号: | B21D22/16;B21D22/30;B21D37/1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蔡克永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合金 带底筒形件旋压固溶 处理 复合 成形 方法 | ||
1.一种镍基高温合金带底筒形件旋压固溶处理复合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筒形件的壁厚、直径及加工余量,按照体积不变定律,预制相应尺寸的圆形板料毛坯;
步骤二:根据镍基高温合金拉深旋压时的极限拉深系数,确定拉深旋压过程中真空固溶热处理的次数;
步骤三:采用相应的芯模及拉深旋压用旋轮,采用单旋轮、往返程旋压轨迹进行多道次拉深旋压;
步骤四:拉深旋压圆形板料毛坯的过程中,采用真空固溶热处理消除材料的加工硬化,恢复塑性;在真空固溶热处理中,为提高圆形板料毛坯真空固溶热处理时,温度的均匀性及防止晶粒长大,应首先在600℃及800℃进行均温处理,再提升至1190-1210℃进行真空固溶热处理;均温及真空固溶热处理时间根据圆形板料毛坯的壁厚,采用下式(1)-(3)计算获得,最后进行气淬冷却处理;
τ1=(25~30)+2t (1)
τ2=(25~30)+1.5t (2)
τ3=(18~20)+0.5t (3)
式中,τ1、τ2及τ3分别为第一次均温、第二次均温及固溶处理的时间;
τ1、τ2及τ3,单位为min;t为坯料壁厚,单位为mm;
步骤五:对真空固溶热处理后的圆形板料毛坯再次进行拉深旋压成形;
步骤六:重复步骤三和步骤四;直至完成拉深旋压成形为筒形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镍基高温合金带底筒形件旋压固溶处理复合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气淬冷却速度为30-50℃/s。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镍基高温合金带底筒形件旋压固溶处理复合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所述真空固溶热处理过程中,加热速度为20℃/min,在600℃和800℃保温30min,随后加热到1200℃保温20mi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镍基高温合金带底筒形件旋压固溶处理复合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圆形板料毛坯材料为难变形镍基高温合金,根据10-15mm的修边余量以及零件的尺寸,按体积不变定律及流动旋压时的减薄率,反推出圆形板料毛坯的直径及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镍基高温合金带底筒形件旋压固溶处理复合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镍基高温合金拉深旋压时的极限旋压系数约为0.75-0.78,据此计算出需要中间固溶处理的次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镍基高温合金带底筒形件旋压固溶处理复合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所述多道次拉深旋压,具体是:
直径为176mm的芯模,以及小径rρ=10mm、大径rρ’=25mm的复合型面旋轮,以及具有3°倒锥角的旋压用芯模;采用首道次仰角60°,进给比2mm/r圆弧形轨迹进行多道次拉深旋压,直至圆形板料毛坯外缘达到所需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镍基高温合金带底筒形件旋压固溶处理复合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所述重复步骤三时,再次对圆形板料毛坯进行多道次拉深旋压成形为筒形件,首道次仰角选择为30°~4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镍基高温合金带底筒形件旋压固溶处理复合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成形的筒形件进行流动旋压整形,流动旋压整形过程中使用的旋轮,为双锥面旋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镍基高温合金带底筒形件旋压固溶处理复合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镍基高温合金带底筒形件旋压固溶处理复合成形方法,还包括一个步骤八:将筒形件的直筒口部切除10-15mm,即可获得带底筒形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352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