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埋点位称重传感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212663.X | 申请日: | 2021-0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5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 发明(设计)人: | 汤世友;戴星;魏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奇石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G19/03 | 分类号: | G01G19/03;G01G21/28;G08G1/01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埋点位 称重 传感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埋点位称重传感器,属于动态称重技术领域。一种预埋点位称重传感器,包括:壳体,密封端盖,打磨区,功能芯体;所述密封端盖包括外盖和内密封体;一端头处的所述外盖设有出线孔,用于出线;所述内密封体被配置为包括:间隔设置的两块中部带有凹槽的隔板,所述凹槽呈相对状,所述凹槽底部设有通孔;绝缘密封流体,其填充于所述两块隔板之间及所述凹槽内;所述功能芯体,其置于所述腔体内并与所述“O”型中梁卡合连接;所述功能芯体内部建立串联通路,用于反应称重信号;同时所述功能芯体内部建立并联通路,用于反应轮轴信号。这种传感器不仅可以用于道路称重,还可以用于轮轴识别;同时精度高、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态称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埋点位称重传感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慧交通”由于快速、便捷性的情报输送而日益受到路政单位的青睐,越来越多的路政单位已开展“智慧交通”相关项目。作为执法依据,准确获取运输车辆称重信息及轮胎数量信息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常规做法是在道路上分别铺设称重装置和轮轴识别装置,这样一方面施工方重复劳作、施工任务繁琐;另一方面道路多处开挖有损道路基建的稳定性,维护成本高。
专利201420675363.0公开了一种工字梁式动态称重传感器,包括工字梁式弹性体、测量单元、传力块和绝缘保护套,所述工字梁式弹性体内有贯穿的腔体,在所述腔体内设置测量单元和传力块,所述测量单元能够被接纳在所述传力块之间并处于预紧状态下;所述测量单元至上而下依次包括上电极、压电材料和下电极;所述绝缘保护套的横面设置在上电极与下电极之间,所述绝缘保护套的横面上设有均匀间隔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压电材料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压电材料置于通孔内。该称重传感器绝缘阻抗,测量结构精准,防止材料被压坏,寿命长;但是,其只能用于道路动态称重,无法识别轮轴信息。
在实际中,由于车流量大,车速快慢不一,货车超重超限,环境温差较大,行驶路面变形、振动等现象,造成车辆称重传感器密封不严,造成传感器内部空间绝缘介质发生变化,影响绝缘阻值变化,造成车辆动态称重传感器信号异常或错误,导致达不到对公路车辆轴载超载预判,桥梁超载报警和车辆轴载重量计量效果。因此,保持称重传感器内部干燥是对道路称重传感器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埋点位称重传感器,通过密封端盖的设置,尤其是内密封体的设置,对预埋点位称重传感器起到很好的密封性,避免外界环境对其测量准确度的影响;对功能芯体进行特殊设计,使其内部同时建立串联和并联通路,串联通路用于反应称重信号;并联通路用于反应轮轴信号。这种传感器不仅可以用于道路称重,还可以用于轮轴识别;同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精准度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预埋点位称重传感器,包括:
壳体,其包括上梁、下梁和与上梁、下梁均连接的“O”型中梁;所述“O”型中梁呈贯穿的腔体;
密封端盖,其置于所述壳体两端头处,用于所述壳体封装;所述密封端盖包括外盖和内密封体;一端头处的所述外盖设有出线孔,用于出线;所述内密封体被配置为包括:间隔设置的两块中部带有凹槽的隔板,所述凹槽呈相对状,所述凹槽底部设有通孔;绝缘密封流体,其填充于所述两块隔板之间及所述凹槽内;
功能芯体,其置于所述腔体内并与所述“O”型中梁卡合连接;所述功能芯体内部建立串联通路,用于反应称重信号;同时所述功能芯体内部建立并联通路,用于反应轮轴信号;
打磨区,其位于所述壳体表面,通过胶体灌注于所述壳体表面形成。
优选的是,所述功能芯体被配置为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奇石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奇石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26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