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结构和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10964.9 | 申请日: | 202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73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罗光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黄舒悦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结构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背光结构和电子设备,背光结构包括第一背光模组;沿纵向位于第一背光模组上的反光板,反光板包括相互连接的水平部和弯折部,水平部上设有与第一背光模组对应设置的第一贯穿孔,弯折部从第一贯穿孔处朝背离第一背光模组的方向凸伸且形成第二贯穿孔;沿纵向位于水平部上的第二背光模组,第二背光模组中设有第三贯穿孔和出光面,弯折部位于第三贯穿孔中,且用于将第二背光模组中通过第三贯穿孔侧壁射出的光线反射至出光面,从而改善背光模组开孔的侧壁出现漏光的现象,并且通过倾斜面的反射作用,使得在引入反光板后,电子设备中背光模组开孔处对应的显示区域也不会出现明显的显示黑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结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审美的改变,人们对于移动终端的正面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尽可能地提升屏占比,需要考虑如何巧妙地处理前置摄像头,其中,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处理方式有机械弹出式摄像头、后摄翻转摄像头等方案,但是上述方式中额外的机械结构也会增加移动终端的重量,不便于人为使用。
目前,采用LCD屏下摄像头方案是较为可行的处理方式,既不会额外增加机械结构,又能保证足够高的屏占比,但采用LCD屏下摄像头方案时,一般需要对LCD屏下的背光模组进行开孔处理,由于需要实现显示区域无黑边,所以开孔区的侧壁无法用遮光材料进行遮挡,故导致侧壁会出现漏光的现象,进而导致开孔下方的摄像头在采集图像时会受到相应漏光带来的杂光干扰。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有待改进与发展。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结构和电子设备,能够改善背光模组因开孔导致孔侧壁出现漏光的现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结构,包括:
第一背光模组;
沿纵向位于所述第一背光模组上的反光板,所述反光板包括相互连接的水平部和弯折部,所述水平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背光模组对应设置的第一贯穿孔,所述弯折部从所述第一贯穿孔处朝背离所述第一背光模组的方向凸伸且形成第二贯穿孔;
沿所述纵向位于所述水平部上的第二背光模组,所述第二背光模组中设有第三贯穿孔和出光面,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三贯穿孔中,且用于将所述第二背光模组中通过所述第三贯穿孔侧壁射出的光线反射至所述出光面。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包括与所述水平部连接的倾斜面、以及与所述倾斜面连接的纵向面,所述倾斜面与所述水平部之间的夹角呈钝角。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倾斜面经过抛光处理。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背光模组包括沿所述纵向位于所述水平部上的反射膜、以及依次叠设在所述反射膜上的导光板和光学膜层。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贯穿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贯穿所述光学膜层,所述第二孔贯穿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反射膜,所述第一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孔的孔径,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二孔中,所述第二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贯穿孔的孔径。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光结构还包括自所述第一孔延伸至所述第二贯穿孔内的散光垫圈,所述散光垫圈与所述弯折部固定,用于将所述第二背光模组中经由所述第一孔射入所述散光垫圈的光线、以及所述第一背光模组中射入所述散光垫圈的光线进行散射。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光垫圈包括台阶面,所述台阶面通过粘合方式与所述弯折部固定。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光垫圈上设有凹槽,所述弯折部上设有凸起,或者,所述散光垫圈上设有凸起,所述弯折部上设有凹槽,所述凸起位于所述凹槽中,以将所述散光垫圈与所述弯折部卡合固定。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光垫圈的制作材料包括硅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09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圆管定心快速夹持机构
- 下一篇:松软泥质砂岩带大断面巷道高效掘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