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制砂水工混凝土拌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9145.2 | 申请日: | 202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4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喻林;王学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4/06;C04B16/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金诗琦 |
地址: | 21002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制 水工 混凝土 拌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制砂水工混凝土拌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混凝土拌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340~355份水泥,50~65份粉煤灰,1~559份机制砂,186~745份河砂,1010~1045份石子,169~173份水,6~7份减水剂,0.8~1.0份聚丙烯纤维。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按重量配比,将机制砂、河砂和石子在43~47r/min的转速下搅拌;(b)按重量配比,将水泥、粉煤灰和聚丙烯纤维在43~47r/min的转速下搅拌;(c)按重量配比,将减水剂和水搅拌均匀后,在43~47r/min的转速下搅拌,确保搅拌均匀。本发明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拌合物及其制法,具体为一种机制砂水工混凝土拌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天然砂作为常用的建筑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基础工程建设中。目前,建筑用砂主要是河砂(天然砂),为了保证项目安全,达到水工混凝土的各项指标,但由于河砂石多年超量开采,天然砂石资源逐年减少,江河来沙量大幅度降低,河道生态与安全环境不堪重负,砂石资源将近枯竭。
现有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混凝土拌合物易产生很多缺点,如泌水、离析、流动性差、黏聚性降低等,进而影响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亟需对机制砂拌和性能和耐久性能进行研究,探究机制砂的使用性能,提高当地人工砂石的利用率,减缓对于生态环境的压力,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并降低成本,使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满足实际工程需求。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渗性能好的机制砂水工混凝土拌合物,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方便的机制砂水工混凝土拌合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机制砂水工混凝土拌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340~355份水泥,50~65份粉煤灰,1~559份机制砂,186~745份河砂,1010~1045份石子,169~173份水,6~7份减水剂,0.8~1.0份聚丙烯纤维。
进一步地,水泥为P.O 42.5型普通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为340m2/kg。
进一步地,粉煤灰为F类Ⅰ级,烧失量为2.5%,细度模数8.6%,比表面积为368m2/kg,含水率0.47%。
进一步地,砂为机制砂,细度模数为3.10~3.16,气干状态。
进一步地,石子为5~20mm连续级配的碎石,气干状态,掺量一般为水泥和粉煤灰用量的1.5%~2.0%。
进一步地,减水剂为SPW-5023型高效减水剂,减水率为20%。
进一步地,聚丙烯纤维为束状单丝物,无吸水性,抗拉强度大于486MPa,掺量一般为混凝土的0.8kg/m3~1.0kg/m3。聚丙烯纤维的长度为5~20mm,直径为18~48μm。
进一步地,聚丙烯纤维预处理为急热急冷处理,即在130~140℃下急热2h,20~25℃下急冷2h进行预处理,有利于提高聚丙烯纤维的扩散性能。
上述机制砂水工混凝土拌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重量配比,将机制砂、河砂和石子在43~47r/min的转速下搅拌50~60s;
(b)按重量配比,将水泥、粉煤灰和聚丙烯纤维在43~47r/min的转速下搅拌160~180s;
(c)按重量配比,将减水剂和水搅拌均匀后,在43~47r/min的转速下搅拌180~200s,确保搅拌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91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