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竹炭纤维纺织面料的加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07714.X | 申请日: | 2021-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57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宋杰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市金太阳制衣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G1/00 | 分类号: | D06G1/00;B08B1/00;B08B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盛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4 | 代理人: | 罗炳锋 |
地址: | 2654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纺织 面料 加工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竹炭纤维纺织面料的加工设备,其结构包括控制面板、加工设备、工作台、收卷辊,控制面板嵌固在加工设备侧面,收卷辊安装于加工设备内部,加工设备下端焊接在工作台上端,纺织面料的移动力下对挤压机构压缩,使纺织面料上的尘埃进入贴合板的间隙中吸附,从而带动钢球在固定轴外侧旋转,对纺织面料上的尘埃进行贴合吸附,避免纺织面料上下两侧重叠后产生间隙摩擦,防止纺织面料之间的贴合力较小而容易脱落,从而对连接板上端的弹簧杆进行上下弹力挤压,贴合机构在弹力板上端的阻挡块中摩擦滑动,通过阻挡块三角形的刮除使贴合机构外侧表面再次呈现光滑状态,避免贴合机构外侧贴合纺织面料尘埃后其贴合效果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竹炭纤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竹炭纤维纺织面料的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竹炭纤维的纺织面料具有质地坚硬,细密多孔,吸附能力强的特性,其吸附能力是同体积木炭的十倍以上,所含矿物质是同体积木炭的五倍以上,因此具有良好的除臭、防腐、吸附异味的功能,纺织面料加工时进行收卷,采用收卷辊旋转收卷。
但是在加工收卷时需要对面料进行展开,由于竹炭纤维面料的吸附能力强,其上下两侧容易吸附尘埃,在进行收卷时竹炭纤维面料相互重叠贴合,从而竹炭纤维面料之间的尘埃进行摩擦,使竹炭纤维面料之间会产生间隙,造成竹炭纤维面料之间的贴合力较小而容易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竹炭纤维纺织面料的加工设备,其结构包括控制面板、加工设备、工作台、收卷辊,所述控制面板嵌固在加工设备侧面,所述收卷辊安装于加工设备内部,所述加工设备下端焊接在工作台上端,所述加工设备设有刮除机构、固定杆、固定板、引导杆,所述固定杆左右两端嵌固在固定板内部侧面,所述引导杆卡合在固定板内部侧面,所述刮除机构位于引导杆左右两侧,且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相互平行,所述固定板下端焊接在工作台上端,所述刮除机构设有两个,位于固定杆左下端,且水平高度比收卷辊低。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刮除机构设有清理结构、贴合机构、固定轴、钢球,所述钢球与固定轴外侧间隙配合,所述贴合机构内侧贴合在钢球外侧,所述固定轴与贴合机构位于同一中心轴线上,所述清理结构上端安装于固定轴中间,所述固定轴安装于固定板内部侧面,所述固定轴为固定状态,所述钢球设有八个,环形分布在固定轴外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贴合机构佘鸥受力环、贴合板、摩擦机构、弹力环,所述贴合板安装于受力环右侧,所述弹力环卡合在受力环右侧,所述摩擦机构上下两端左侧嵌固在受力环右侧,所述受力环左侧贴合在钢球外侧,所述弹力环为环形橡胶材质,具有形变弹力大的特性,所述贴合板为海绵材质,具有压缩力大摩擦力强的特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摩擦机构设有限位轴、挤压机构、形变板,所述形变板上下两端左侧卡合在限位轴内部,所述挤压机构贴合在形变板右侧外端,所述挤压机构上下两端左侧安装于限位轴内部,所述限位轴上下两端左侧嵌固在受力环右侧,所述形变板内侧存在缺口,且形变板之间存在间隙,具有容易形变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挤压机构设有受力板、压缩球、摩擦板,所述压缩球右侧与受力板左侧间隙配合,所述摩擦板安装于受力板右侧,所述摩擦板左端内侧卡合在压缩球右侧,所述受力板左侧贴合在形变板右侧外端,所述摩擦板为弧形结构,其中间厚度比两侧厚,且摩擦板为橡胶材质,外侧为光滑的状态,具有较大的贴合效果。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清理结构设有连接板、弹簧杆、阻挡机构、支撑板,所述弹簧杆下端卡合在连接板上端,所述弹簧杆上端焊接在阻挡机构下端,所述连接板嵌固在支撑板侧面下端,所述支撑板上端安装于固定轴中间,所述弹簧杆为上下伸缩状态,所述阻挡机构上端为弧形结构,嵌固在支撑板侧面,其内部中间为中空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市金太阳制衣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烟台市金太阳制衣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77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