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塑料生产加工用熔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7325.7 | 申请日: | 202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5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唐集体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集体 |
主分类号: | B29B7/82 | 分类号: | B29B7/82;B29B7/84;B29B7/22;B29B1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料 生产 工用 熔融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塑料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塑料生产加工用熔融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内部中心位置安装有加热管,所述罐体的内腔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加热内壁,所述罐体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用于安装出料管。本发明通过分隔板以及过滤板将罐体内部分为三个空间,分隔板上端用于放置固体状态的塑料颗粒,分隔板以及过滤板之间的用于补偿加热,过滤板底部用于盛放熔融状态下的塑料,通过熔融塑料来将出料管与固体塑料隔开,避免出料管中固体塑料堆积、不易融,另外通过分隔板以及过滤板的双重加热分隔,来保证出料管总接触的塑料颗粒处于熔融状态,有效地提高了出料管中塑料的熔融效率,减少了出料管中塑料硬化对后期成型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塑料生产加工用熔融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在成型之前需要对塑料颗粒进行熔融,熔融装置的主要结构是由用于放置塑料颗粒的罐体以及用于加热的塑料颗粒的加热机构组成的,将固体状态的塑料颗粒高温熔融成液态,再从出料口排出,注射到模具中冷却。
但是这种用于熔融塑化的罐体的出料口多是安装在底部的,出料口安装有出料管,出料管上安装有用于控制的阀门,这种出料管的设置会使得出料管中出现一部分不在罐体内部的空间,当在罐体内部放置塑料颗粒时,会有一部分的塑料颗粒堆积在出料管的多余空间内部,该部分的塑料颗粒不容易被加热,使得该部分的塑料出现固体塑料颗粒堆积或者熔融不彻底,甚至在后期充模时部分塑料会提前硬化,影响成型效果,降低了出料管中的塑料颗粒熔融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塑料熔融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塑料生产加工用熔融装置,具备避免塑料颗粒堆积、提高出料管中塑料颗粒的熔融效率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料生产加工用熔融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内部中心位置安装有加热管,所述罐体的内腔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加热内壁,所述罐体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用于安装出料管,所述罐体的顶部开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连通有排气槽,所述排气槽开设与罐体的侧壁内部,且排气槽的另一端连通道罐体的底部,所述出料管的侧壁开设有环形腔,所述环形腔与排气槽连通,所述环形腔的一侧开设有通气孔用于安装排气管道,所述加热管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过滤环,所述过滤环的外侧横向固定安装有分隔板,所述过滤环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过滤板。
优选的,所述过滤环包括环体,所述环体的上表面中心位置开设有碗装的内槽,所述内槽的侧壁上开设有过液孔,所述过液孔分别沿着环体的周向和径向均布,所述过液孔的一端与环体上表面连通,且过液孔的另一端与环体的外侧边连通。
优选的,所述分隔板与加热管的竖直中心线的夹角在45-90度,所述分隔板位于过滤环横向中心线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过滤板与加热管的竖向中心线的夹角在90-135度。
优选的,所述过滤板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为下端开口的圆台,所述支撑板的内径侧壁固定安装在过滤环的外侧壁,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加热杆,所述加热杆为圆台形,且加热杆共设有十二根,十二根所述加热杆沿着过滤环的圆心周向均布,所述支撑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半径是支撑板的两倍,所述过滤网的上表面固定安装在加热杆的底部,所述加热杆的远离支撑板圆心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加热内壁的侧壁。
优选的,所述排气槽共设有十二个,十二个所述排气槽沿着罐体的侧壁周向均布,且排气槽紧贴着加热内壁。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分隔板以及过滤板将罐体内部分为三个空间,分隔板上端用于放置固体状态的塑料颗粒,分隔板以及过滤板之间的用于补偿加热,过滤板底部用于盛放熔融状态下的塑料,通过熔融塑料来将出料管与固体塑料隔开,避免出料管中固体塑料堆积、不易融,另外通过分隔板以及过滤板的双重加热分隔,来保证出料管总接触的塑料颗粒处于熔融状态,有效地提高了出料管中塑料的熔融效率,减少了出料管中塑料硬化对后期成型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集体,未经唐集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73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制造测控装置
- 下一篇:一种印刷供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