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陶瓷材料及其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6786.2 | 申请日: | 2021-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1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和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14 | 分类号: | C04B35/14;C04B35/622;C04B41/85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4 | 代理人: | 叶立涛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材料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陶瓷材料,包括陶瓷加工基础原材料、PAC(活性元素)材料、水;所述陶瓷加工基础原材料包括质量份数比的高岭土18份、长石20份、石英18份、玛瑙水晶25份、稀土3份。本发明提供的一次烧成陶瓷材料工艺,适用于各种陶瓷材料的制作工艺,尤其适于瓷器材料,并着重适用于薄胎陶瓷的制作加工,改进了传统薄胎瓷的原料组分参数,通过原来的改进,增加了坯土的韧性和黏着性,利于成型,成品塑形好,延展性、可塑性、稳定性都获得了提升,提高薄胎瓷生产成品率,此外该种薄胎瓷透光效果好;该种薄胎瓷制备工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薄胎瓷及制作工艺,对推动薄胎瓷产品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具有积极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陶瓷材料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通称。陶瓷材料是通过成型和高温烧结所得到的成型烧结体,传统的陶瓷材料主要为硅铝酸盐。
现在市场上陶瓷材料在饮水用器皿产品上存在广泛使用。
陶瓷制品在饮用器皿的使用,包括紫砂材质的茶壶、茶杯等茶具,以及瓷器的茶壶茶具等,由于其相对于不锈钢材质,具有耐高温稳定性好、长期使用更利于健康等诸多优势因素,也获得了更多消费群体的热爱。
在饮水杯和保温杯的使用上,目前的紫砂陶器产品和瓷器产品并存,陶器产品色泽古朴,作为饮用器皿使用回味悠长,但同时弊端也在此,紫砂材质杯体使用后,容易遗留余味,例如喝过茶的紫砂杯再去水、牛奶或咖啡其他饮品,饮品中会掺杂茶的余味;喝过咖啡的紫砂杯子用具再去喝牛奶同样残留大量咖啡的余味,造成较差的使用体验。
现有饮用器皿中的陶器瓷器材料也广泛存在,但结构功能上过于单一,实际使用体验感较为普通,缺乏推广和宣传亮点,一种新型结构和材料组成的陶瓷结构材料,有效提升使用体验和功能结构创新的技术方案,颇为当下所需求。
一种外形美观、便携、内胆易于清洗、材质稳定性好的陶瓷结构产品,并适用于多种类型的陶器和瓷器产品的新型产品制作工艺,为当下市场所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陶瓷材料及其加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饮用器皿的整体性构造,外形更为美观,手感轻盈,结构稳定性好,可使用寿命长;减少不锈钢产品喝水及饮茶不健康的弊端因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陶瓷材料,包括陶瓷加工基础原材料、PAC(活性元素)材料、水。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陶瓷加工基础原材料包括质量份数比的高岭土18份、长石20份、石英18份、玛瑙水晶25份、稀土3份。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PAC(活性元素)材料包括可分散大团分子的海藻提取液,包括海藻原液、微量元素钠、钾、钙、镁、磷、铁等及维他命A、维他命D、维他命B1、维他命B2、叶酸、烟酸、泛酸组合液经菌群发酵制成,发酵菌群为植物乳酸杆菌、黑曲霉、根霉、植物酵母菌、富硒酵母菌中至少两种组成的菌群。
作为一种改进,一种陶瓷材料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加工制浆,陶瓷材料的原料组分包括质量份数比的高岭土18份、长石20份、石英18份、玛瑙水晶25份、稀土3份、PAC(活性元素)材料2份,筛检去杂清洗风干,然后进行粉碎、球磨加水后制成泥浆,湿球磨48小时,在球磨工序中,料、球、水的质量份数比为1:3:1.2;
步骤2):加工制坯,由步骤1制得的泥浆,采用注浆的加工工艺制备产品坯体,在注浆之前,向注浆模具模腔内涂抹一层滑石粉,所述坯体的厚度为2mm,注浆完成后采用吹风降温工序,对坯体急速降温,至坯体成型并与模具内腔形成0.2mm的缝隙,吹风的气流速度为4m/S,注风口对准坯体与模具内壁贴合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和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和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67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