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车联网的火情预警系统及预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06179.6 | 申请日: | 2021-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30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夏长高;张凡;杨鹏程;冒志恒;孙陈曦;张演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17/10 | 分类号: | G08B17/10;G08B17/06;G08B25/00;H04L67/12;H04L67/52;G07C5/00;G07C5/08;G06N3/04;H04L12/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火情 预警系统 预警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联网的火情预警系统及预警方法,涉及汽车主动预警领域,传感器检测模块用于将采集到的信息传递给数据融合处理模块;数据融合处理模块用于预处理传感器信号,并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给火情判定模块;火情判定模块用于特征融合与决策判断,并将决策结果发送给网关控制器和车联网模块;网关控制器用于将火情判定结果路由,执行各控制器火情下的控制策略;车联网模块将起火车辆的数据发送到主机厂云端,同时将旁车信息发送给旁车安全风险判别模块;主机厂云端模块根据车联网发送的数据,训练修正火情预测模型;旁车安全风险判断模块根据车联网传输的旁车信息进行旁车安全风险判别,并将判别结果发送回车联网模块进行旁车预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汽车主动预警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车联网的火情预警系统及预警方法。
背景技术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电线短路、易燃液体泄漏、车内失火、高温照射、冷却系统失效等极易引起车辆燃烧,对乘客的生命安全及行驶车辆的安全有极大威胁,易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所以有必要在车辆失火的情况下尽早提醒驾驶员及周边车辆,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目前,市场上车辆还没有相关火情预警功能的配置。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9490403U、CN206537213U的文献中提出的几种自燃预警系统主要是通过传感器模块安装在易燃部位、检测到起火通过给蜂鸣器传递信号传递给驾驶员进行预警。该系统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预警,功能单一易误报且只能将预警信息传递给本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车辆火情预警系统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车联网的火情预警系统及预警方法。能在预警本车的同时,利用车联网获取旁车的位置、行驶信息,对旁车进行分级预警,从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与交通的拥堵。且能够实时上传车辆传感、行驶、ECU故障码信息到云端,便于故障跟踪与排查,同时进行分布式云端训练,更新火情样本数据,训练样本调整权值,及时修正火情预测模型。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车联网的火情预警系统包括:传感器检测模块、数据融合处理模块、火情判定模块、车联网模块、旁车安全风险判别模块、主机厂云端、网关控制器及车辆总线各路CAN下控制器单元;
所述的传感器检测模块包括IFC智能前置摄像头、GPS定位模块、车速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CO气体传感器、毫米波雷达和陀螺仪;
所述传感器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车辆位置信息、本车行驶状态信息、温度、烟雾、气体信息和旁车车辆行驶状态等信息,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数据融合处理模块;
所述的数据融合处理模块用于分析处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归一化,并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给火情判定模块,作为输入;
所述火情判定模块根据上层的输入,进行特征融合与决策判断,并将决策结果发送给网关控制器和车联网模块;
所述网关控制器将根据火情判定结果,通过车辆总线,发送相应的功能禁止管理信号,执行各控制器火情下的控制策略;
所述车联网模块将车辆的传感器数据、车辆行驶数据、软件版本及ECU诊断故障码等数据发送到主机厂云端;同时将旁车位置、行驶信息发送给旁车安全风险判别模块;
所述的旁车安全风险判断模块根据车联网传输的旁车位置、行驶信息进行旁车行驶的风险判别,并将判别结果发送回车联网模块,进行旁车行驶预警或旁车位置更新;
所述主机厂云端模块,根据车联网发送至主机厂云端的起火车辆的传感、行驶、软件版本及ECU故障码等数据,进行故障跟踪与排查,同时进行分布式云端训练,训练样本调整权值,修正火情预测模型。
进一步,车辆总线包括Body CAN、PT CAN、Chassis CAN和Infomercial CA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61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