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茶皂素在制备夜光虫灭杀制剂中的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205533.3 | 申请日: | 2021-0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21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张春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雷州市晨晖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01K63/04;A01K61/59;A01M99/00;A01N43/16;A01P7/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刘瑶云;陈伟斌 |
| 地址: | 524088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皂素 制备 夜光 灭杀 制剂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茶皂素的应用,具体是在制备/作为夜光虫灭杀制剂中的应用和在制备/作为对虾养殖池塘夜光虫灭杀制剂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研究发现,茶皂素可快速杀灭对虾养殖池塘的夜光虫,且对池塘中的对虾和浮游植物无毒害作用,还可促进对虾的蜕皮生长和浮游植物的繁殖,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灭对虾养殖池塘夜光虫的方法,在对虾养殖行业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地,涉及茶皂素在制备夜光虫灭杀制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夜光虫是一类生活在海水中的原生动物,在分类学上隶属于原生动物门、鞭毛纲、腰鞭毛目,因在夜间接收到海水波动的刺激会发光而得名。在海水养殖过程中,人们会投放大量的高营养饲料,而未被有效利用的残料会溶于水中或沉下海底,且大量工农业和生活污水不断排入海洋,使近岸海域中营养物质含量不断提高,为夜光虫等原生动物大量繁殖提供了物质基础。如果持续干旱少雨、水温偏高,使水温、溶氧量、pH值等指标达到适合夜光虫繁殖的条件,夜光虫就能迅猛繁殖,形成赤潮。
对虾养殖池塘需投放大量人工饵料,残饵和粪便使对虾养殖池塘海水高度富营养化,常常造成夜光虫大量繁殖,对养殖环境危害极大:首先是大量摄食池塘内单胞藻,造成水体浮游植物不足,水体产氧能力下降;其次是直接耗氧,造成水体缺氧;第三是分泌毒素,导致藻类死亡。因此,当对虾养殖池塘有夜光虫时,应尽快予以杀灭,目前生产上常用全池泼洒0.8ppm硫酸铜的方法来杀灭对虾养殖池塘夜光虫,如专利CN201410813060.5采用硫酸铜杀灭寄生虫,但同时也杀死了浮游植物,且残留的铜离子对对虾有毒性,还会富集到对虾体内。
可见,现有方法在杀灭对虾养殖池塘夜光虫的同时还会杀死池塘中其它生物,并且残留的成分对对虾有毒性,会影响对虾正常生长,因此,开发一种对对虾无毒无害的杀灭对虾养殖池塘夜光虫的方法,在对虾养殖行业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杀灭对虾养殖池塘夜光虫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杀灭对虾养殖池塘夜光虫的方法,本发明首次研究发现,茶皂素可快速杀灭对虾养殖池塘的夜光虫,且对池塘中的对虾和浮游植物无毒害作用,还可促进对虾的蜕皮生长和浮游植物的繁殖,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保护茶皂素在制备/作为夜光虫灭杀制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保护茶皂素在制备/作为对虾养殖池塘夜光虫灭杀制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杀灭对虾养殖池塘夜光虫的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保护上述方法在杀灭对虾养殖池塘夜光虫方面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首次研究发现,茶皂素可快速杀灭对虾养殖池塘的夜光虫,且施加的茶皂素对对虾养殖池塘中的对虾和浮游植物均无任何不良影响,不会有残毒残留和堆积,无需换水排毒,同时还能促进对虾的蜕皮生长和浮游植物的繁殖。
因此,茶皂素在制备/作为夜光虫灭杀制剂中的应用以及茶皂素在制备/作为对虾养殖池塘夜光虫灭杀制剂中的应用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制剂为泼洒剂。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杀灭对虾养殖池塘夜光虫的方法,是通过向对虾养殖池塘中施加茶皂素或茶麸,杀灭对虾养殖池塘中的夜光虫。
优选地,所述茶皂素在池塘水中的施加浓度≥0.3×10-6mg/L。
本发明向有夜光虫的对虾养殖池塘中施加一定浓度的茶皂素,在12小时内就观察不到夜光虫的光点,表明夜光虫已被完全杀灭。
更优选地,所述茶皂素在池塘水中的施加浓度≥0.5×10-6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雷州市晨晖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海洋大学;雷州市晨晖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55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