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坝基蚀变岩体加固处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5384.0 | 申请日: | 2021-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2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侯靖;徐建军;殷亮;黄熠辉;魏海宁;么伦强;叶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7/00 | 分类号: | E02D37/00;E02D1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韩小燕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坝基 蚀变岩体 加固 处理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坝基蚀变岩体加固处理结构,用于对存在断层带及蚀变岩体地质缺陷的坝基进行加固,其特征在于:具有开挖形成于坝基基础面上且与下方断层带及蚀变岩体对应的刻槽,刻槽内回填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塞,该刻槽回填混凝土范围经加强水泥灌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坝基蚀变岩体加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刻槽深度按照1.0~1.5倍断层带及蚀变岩体宽度来定,刻槽上下游开挖坡比根据断层带倾角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坝基蚀变岩体加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塞内设有对应所述刻槽槽壁和坝基基础面的插筋和钢筋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坝基蚀变岩体加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筋采用28@150×150cm,长300cm、入岩200cm;所述钢筋网采用28@25×2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坝基蚀变岩体加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刻槽回填混凝土范围经加强水泥灌浆,包括包括对原有基础的加密加深灌浆和对浅表层受刻槽开挖爆破、卸荷松弛影响的引管灌浆两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坝基蚀变岩体加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大坝的防渗帷幕与所述断层带及蚀变岩体距离较近的部位加密帷幕灌浆孔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坝基蚀变岩体加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大坝的排水孔与所述断层带及蚀变岩体之间保持一定间距。
8.一种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坝基蚀变岩体加固处理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开挖刻槽;
在刻槽基础面验收合格后,进行回填灌浆施工;
对刻槽回填混凝土范围进行加强水泥灌浆;
在断层带及蚀变岩体与防渗帷幕距离较近的部位加密帷幕灌浆孔间距;
在断层带及蚀变岩体与防渗帷幕距离较近的部位减小排水孔深度,并调整排水孔角度,使排水孔与断层带及蚀变岩体保持一定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挖刻槽,包括:
采用工业电子雷管精准预裂控制爆破施工,采用坝基先锋槽孔底隔振和水平预裂成型技术,针对局部不良地质部位进行小药量多分区弱刻槽开挖爆破;当刻槽深度不大时,直接采用破碎锤进行凿除。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刻槽回填混凝土范围进行加强水泥灌浆,包括:
①回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对槽挖回填混凝土部位0~20m段进行混凝土盖重固结灌浆;
②对槽挖回填混凝土部位基岩面0~4m段在混凝土盖重固结灌浆孔间重新钻孔布置引管至坝后贴角或监理工程师指示其它部位;
③在上部大坝混凝土浇筑高度达到30m后且当相应坝段的横缝接缝灌浆结束3天后,进行混凝土盖重引管灌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538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