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水中油污颗粒吸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5079.1 | 申请日: | 2021-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58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鄞州得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8 | 分类号: | C02F1/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鄞县大***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中 油污 颗粒 吸附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水中油污颗粒吸附方法,属于污水处理领域,一种废水中油污颗粒吸附方法,本方案通过水溶性隔离层和水溶性存放囊持续融化,水溶性存放囊中的磁粉在污水池中扩散,通过阻磁层减少磁性导向装置对磁粉的吸附,使得磁粉在污水中扩散并粘附在油脂表面,通过导油板将油脂进一步的导至吸油棉的表面,使得油脂不易从活性炭吸附层内脱落,四氧化碳铁外端的不规则纹路将油膜包裹在四氧化碳铁的表面,使得四氧化碳铁通过外侧的油膜更好的与油脂融合时,使其不易与油脂分离,使油脂具有磁性,从而使油脂与向油脂吸附球的外端吸附,通过超导线圈产生的磁场将油脂吸附球排斥出水面并对其回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废水中油污颗粒吸附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含油类物质的废水,含油废水中所含的油类物质包括天然石油、石油产品、焦油及其分馏物,以及食用动植物油和脂肪类,从对水体的污染来说,主要是石油和焦油,不同工业部门排出的废水所含油类物质的浓度差异很大,如炼油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油量约为150~1000mg/L,焦化厂废水中焦油含量为500~800mg/L,煤气发生站废水中的焦油含量可达2000~3000mg/L,油类物质在废水中通常以三种状态存在:①油品在废水中分散的颗粒较大,粒径大于100µm,易于从废水中分离出来,在石油污水中,这种油占水中总含油量的60~80%;②油品在废水中分散的粒径较小,呈乳化状态,不易从废水中分离出来;③小部分油品呈溶解状态,溶解度约为5~15mg/L,含油废水常用隔油池回收浮油或重油。
含油废水的来源非常广泛,除了石油开采及加工工业排出大量含油废水外,还有固体燃料热加工、纺织工业中的洗毛废水、轻工业中的制革废水、铁路及交通运输业、屠宰及食品加工以及机械工业中车削工艺中的乳化液等,其中石油工业及固体燃料热加工工业排出的含油废水为其主要来源,此外,即使在一般的生活污水中,油类和油脂也占到总有机质的10%,每人每天产生的油类和油脂可按0.015kg估算。
石油工业含油废水主要来自石油开采、石油炼制及石油化工等过程,石油开采过程中的废水主要来自带水原油的分离水、钻井提钻时的设备冲洗水、井场及油罐区的地面降水等,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含油废水主要来自生产装置的油水分离过程以及油品、设备的洗涤、冲洗过程,固体燃料热加工工业排出的焦化含油废水,主要来自焦炉气的冷凝水、洗煤气水和各种贮罐的排水等,含油废水中的油类污染物,其比重一般都小于1,但焦化厂或煤气发生站排出的重质焦油的比重可高达1.1。
目前在处理含油废水时,由于废水内观测情况不佳,不能有效的将废水中漂浮的油脂进行清理,废水池较大时,由于水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导致对其清理的效果不佳,且清理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水中油污颗粒吸附方法,本方案通过水溶性隔离层和水溶性存放囊持续融化,水溶性存放囊中的磁粉在污水池中扩散,通过阻磁层减少磁性导向装置对磁粉的吸附,使得磁粉在污水中扩散并粘附在油脂表面,阻磁层在活性炭吸附层的外侧脱落后,磁吸导向装置将含有磁粉的油脂吸附至活性炭吸附层内,磁铁的磁性将活性炭吸附层的内含有磁粉的油脂通过导向纤维吸附至导油板内,通过导油板将油脂进一步的导至吸油棉的表面,使得油脂不易从活性炭吸附层内脱落,四氧化碳铁倒入污水池中时,四氧化碳铁外端的不规则纹路将油膜包裹在四氧化碳铁的表面,使得四氧化碳铁通过外侧的油膜更好的与油脂融合时,使其不易与油脂分离,使油脂具有磁性,从而使油脂与向油脂吸附球的外端吸附,通过超导线圈产生的磁场将油脂吸附球排斥出水面并对其回收。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废水中油污颗粒吸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将预备好的磁性吸附颗粒倒入含油污水池中,等待磁性吸附颗粒与污水池中的油脂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鄞州得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鄞州得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50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