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造纸用的生物酶除斑消除胶粘物沉积的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3353.1 | 申请日: | 202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37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理文造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B1/32 | 分类号: | D21B1/32;D21B1/34;D21C5/00;D21D5/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帮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7 | 代理人: | 颜春艳 |
地址: | 52316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造纸 生物酶 消除 胶粘 沉积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造纸用的复合生物酶除斑消除胶粘物沉积的系统和方法,属于造纸领域,实现的系统,包括生物酶桶、碎浆机、第一三通、pH调节器、浆塔、除渣器和造纸机,生物酶的出口和第一三通的第一入口管道连接,碎浆机的出口和第一三通的第二入口管道连接,第一三通的出口和浆塔的第一入口管道连接,pH调节器的出口和浆塔的第二入口管道连接,浆塔的出口和除渣器的第一入口管道连接,除渣器的出口和造纸机的纸浆入口管道连接。该方法包括:生物酶调配溶液、废纸破碎成浆、混合后调pH值和温度、酶反应、除渣、造纸。本发明能够废纸再利用中胶粘物沉积的问题,从而提高用纸品质和节省蒸汽,减小电能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造纸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造纸用的生物酶除斑消除胶粘物沉积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造纸行业是耗能大户,電耗是其资源消耗之一,节省资源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求,如何减少资源的浪费也是造纸行业面临的考验,随着人民环保意识的提高,节能减排也是造纸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用品的包装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纸面干净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因为它严重影响到包装印刷的质量及包装盒本身的外观。以往许多包装纸张由于纸面不干净造成包装箱表面的看起来就有缺陷,或者印刷后视觉上就很不美观,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消费感受,这样的产品已经很难满足人们对包装纸日益提高的的品质需求。造纸过程中浆中的一些胶粘物往往会粘在造纸备品上,最终在纸面上形成斑点。
有机污染物如树脂和胶粘物的沉积通常不利于制浆或造纸厂的效率,其不但使质量下降,还会降低操作效率。有机污染物可以沉积在造纸系统中的加工设备上,导致系统操作困难。沉积在稠度调节器和其它探测器械上的有机污染物会造成这些部件无法使用。沉积在筛网上的有机污染物会降低生产能力,并扰乱系统的操作。有机污染物沉积不但会存在于系统的金属表面上,还可存在于塑料和合成表面上。
用废纸造纸,其浆中总会混合有各种树脂和胶粘物杂质,这些杂质很容易吸附在纤维表面,在系统中很难去除。目前,由于上述废纸利用的缺点,我国的废纸再利用技术颇为单一,如作为部分造纸原料加以再利用,或制造蛋托、果托等。为了更好地节约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有必要解决废纸再利用中胶粘物沉积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造纸用的生物酶除斑消除胶粘物沉积的系统和方法,解决废纸再利用中胶粘物沉积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造纸用的生物酶除斑消除胶粘物沉积的系统,包括生物酶桶、碎浆机、第一三通、pH调节器、浆塔、除渣器和造纸机,生物酶的出口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一三通的第一入口连接,碎浆机的出口通过第二管道和第一三通的第二入口连接,第一三通的出口通过第三管道和浆塔的第一入口连接,pH调节器的出口通过第四管道和浆塔的第二入口连接,浆塔的出口通过第五管道和除渣器的第一入口连接,除渣器的出口通过第六管道和造纸机的纸浆入口管道连接。
本发明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造纸机的纸浆槽设置回收出口,回收出口通过第七管道和碎浆机的水溶液入口连接。
本发明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除渣器的底部设置废渣出口,废渣出口通过传输带和浆塔的第三入口连接。
本发明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第三管道的内壁设置混合翅片和挡板结构。
本发明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包括第一计量泵,第一计量泵设置在第一管道中。
本发明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生物酶桶内部设置控温装置。
本发明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第五管道的外壁设置保温层。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造纸用的生物酶除斑消除胶粘物沉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理文造纸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理文造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33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