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的物联网终端任务调度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203263.2 | 申请日: | 2021-0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99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 发明(设计)人: | 李兴林;唐富强;彭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斯北图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52/02 | 分类号: | H04W52/02;H04B7/185;H04L67/60;H04L67/12;G16Y30/00;H04W84/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57 | 代理人: | 孙红颖 |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联网 终端 任务 调度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效的物联网终端任务调度方法,包括:步骤1,当卫星物联网终端上电初始化后,向GNSS模块发送第一上电调度指令,获取GPS位置信息和UTC时间信息;步骤2,根据GPS位置信息和UTC时间信息,计算卫星的下一周期的入境时间,并根据下一周期的入境时间和当前时间,计算入境时间差,当判定入境时间差大于终端稳定时间时,生成低功耗指令;步骤3,当检测到唤醒信息时,根据唤醒信息,生成数据接收指令,以控制FPGA基带模块接收卫星向卫星物联网终端发送的数据。通过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引入卫星物联网终端的低功耗状态,对任务调度过程进行优化,延长待机时间,节约了电池成本,同时提高了发送数据帧的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卫星物联网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效的物联网终端任务调度方法。
背景技术
卫星物联网是近年来一个相对热门的物联网细分行业,也是目前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融合的一个重要方向。其能有效弥补移动基站在偏远山区、部分复杂区域信号覆盖的不足、陆地基站信号干扰强烈等问题。
卫星物联网终端作为卫星物联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物联网数据的采集、传递以及处理等功能;正是其具备上述功能,随之而来的应用场景也相当广泛,在农业管理、工程建筑、陆地/海上运输、科学研究、能源等行业,都是未来卫星物联网终端的重要应用领域。比如在农业管理上,负责定时上报农田的温湿度等重要数据,作为现代农业管理重要手段;在河流、湖泊等科学研究中实时上报水文、水质监测等监测信息,能有效加快收集地表水相关数据的采集。
通过卫星物联网终端与地球在轨卫星无线连接实现数据传递,能将大量的传感器等卫星物联网终端采集的有效数据,实时高效的传递给地面接收站,并由(地面)区域中心站分发给用户或者将相关信息接入互联网,从而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互通,构建一个覆盖全球任何地区和任意时间的全面物联网系统。
目前现有卫星物联网终端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1)卫星物联网终端产品,任务调度模块复用率不高,导致产品的实现方案上存在逻辑复杂度高的问题;
2)产品未根据卫星的轨道预报信息进行任务逻辑控制,导致产品的应用范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未能根据轨道预报信息,进行任务调度以控制整个系统功耗,导致整个终端的功耗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4)低功耗模式下,未能快速有效地进行系统唤醒,导致采集数据接收不及时,存在数据丢失的问题;
5)传统的任务调度流程和实现过程繁琐,且一般引入多任务分时处理机制(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RTOS),导致调度效率低且实现和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能有效降低卫星物联网的软件研发投入,降低成本;减少终端功耗,延长待机时间,同时提高发送帧的成功率。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高效的物联网终端任务调度方法,方法适用于卫星物联网终端与卫星之间的数据通信,卫星物联网终端至少包括电连接的FPGA基带模块和GNSS模块,方法包括:步骤1,当卫星物联网终端上电初始化后,向GNSS模块发送第一上电调度指令,获取GPS位置信息和UTC时间信息;步骤2,根据GPS位置信息和UTC时间信息,计算卫星的下一周期的入境时间,并根据下一周期的入境时间和当前时间,计算入境时间差,当判定入境时间差大于终端稳定时间时,生成低功耗指令;步骤3,当检测到唤醒信息时,根据唤醒信息,生成数据接收指令,以控制FPGA基带模块接收卫星向卫星物联网终端发送的数据。
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步骤1中,还包括:获取到GPS位置信息和UTC时间信息后,向GNSS模块发送掉电调度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斯北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斯北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32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