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船舶焊缝缺陷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203174.8 | 申请日: | 2021-0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9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张人杰;袁明新;孙宏伟;陈卫彬;刘锁东;高云强;戴现令;赵泽钰;谢煜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K9/6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徐澍 |
| 地址: | 212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深度 卷积 神经网络 模型 船舶 焊缝 缺陷 检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船舶焊缝缺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获取船舶X射线焊缝图像集;
(2)基于距离最值M-SMOTE算法处理不平衡数据集;
(3)构建面向船舶焊缝缺陷检测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所述面向船舶焊缝缺陷检测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包括13层,分别为一个输入层、三次卷积与池化层、五个全连接层和一个输出层,所述输入层的输入是来自对船舶X射线焊缝图像集的特征数据进行改进近邻传播聚类的结果,所述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中间各层的输入数据采用自适应PCA降维;
(4)训练用于船舶焊缝缺陷检测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5)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焊缝缺陷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船舶焊缝缺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基于距离最值M-SMOTE算法处理不平衡数据集的流程采用如下步骤:
(1)对于少数类焊缝样本集中每一个体xi,计算它到少数类样本集中所有样本的欧式距离di,设dx为少数类样本集类间平均欧氏距离,其计算如下:
(2)计算样本xi与多数类K个邻近样本的最大欧氏距离dmax和最小欧氏距离dmin;
(3)在合成样本之时,针对每个少数样本,计算该样本与同类K个邻近样本的平均欧氏距离davg1,以及该少数样本与多数类K个邻近样本的平均欧氏距离davg2;
(4)定义μ为相对距离比,且计算如下:
(5)定义λ为距离系数,其主要针对新样本合成时,考虑周围多数类样本造成影响而设定,且计算如下:
式中,rand(0,1)表示区间(0,1)内的随机数;
(6)借鉴SMOTE算法,新少数类样本生成方式如下:
xnew=xi+λ(xi-xj);
xi为选取进行过采样处理的任一个少数类样本,xj为xi的同类K个邻近样本之一,xnew为使用M-SMOTE算法要生成的新少数类样本;当μ小于等于1,少数类样本xi与同类K个近邻的平均欧氏距离较小,说明该样本周围少数类分布较密集,合成的新样本xnew在xi与xj之间随机生成;当μ大于等于1,少数类样本xi与同类K个近邻的平均欧氏距离较远,合成新样本应该与少数类密集区域距离远,使xnew远离xi。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船舶焊缝缺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层的船舶X射线焊缝图像集的特征数据包括基于几何、强度和背景对比反差三个角度的5类焊接缺陷特征,其中所述几何角度的缺陷特征,包括长度W和纵横比Ar,前者是指缺陷边缘两点间的最大距离,后者是指缺陷的宽度与长度之比;所述强度角度缺陷特征,包括缺陷区粗糙度Rr,是指缺陷内部像素的强度变化;所述背景对比反差角度缺陷特征,包括直方图对比Hc和纵横比对比Kc,前者是指缺陷区域与背景灰度直方图的卡方距离;纵横比对比Kc为缺陷区与背景的纵横比之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317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一字激光的物体位置识别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特权账号安全运维管控方法





